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李克强为何一天会见两位联合国副秘书长?

2015年05月06日 08:14:00 来源:新京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联合国副秘书长、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西迪贝。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

  5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一天会见两位联合国副秘书长,被此间人士解读为“破例”。

  按照外交惯例,总理一般只会见来访的联合国秘书长。但李克强此次不仅在中南海紫光阁同一天会见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西迪贝一行和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克拉克,会见时间也远超预定时间。

  这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防艾”与“发展”,历来是总理字典中的关键词

  访华的两位联合国副秘书长,分别来自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他们聚焦的 “防艾”与“发展”两大主题,历来是中国总理字典中的关键词。

  在担任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主任期间,李克强就积极推动防艾相关政策出台,得到联合国有关机构负责人的高度评价。就任总理后,他更是多次看望、鼓励艾滋患者、民间组织负责人和医务工作者,强调“防艾抗艾工作,政府必须承担主要责任”。

  在4日的会见中,李克强说,中国政府将继续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全球基金密切合作,共同抗击艾滋病这个人类面临的重大危害。“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消除社会歧视,给艾滋病人更多关爱”。

  至于“发展”议题,对于领航中国经济的总理而言,其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李克强对克拉克说,当今世界,发展和改善民生仍是各国的紧迫任务,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更是“第一要务”。

  他强调,人类当前面临着气候变化等诸多新挑战,而“发展”是应对这些新挑战的重要基础。

  为进一步推进防艾和发展工作,争取更多国际支持

  中国近年来在“防艾”与“发展”两方面取得的成就,赢得世人尊敬,也受到两位来访客人的夸赞。西迪贝回忆说,自己几年前与李克强初次见面时,希望中国做到三点:避免注射药物感染、避免新生婴儿感染、政府加大对防艾社会组织的支持。这次来中国,他惊喜地发现,李克强领导的中国政府实现了上述目标,三点都得到显著改善。

  不过,总理本人对这一成绩似乎并不满足。他说,尽管中国政府对于防治艾滋病、关爱艾滋病人高度重视,也会继续加大工作支持力度。但他同时也向西迪贝提出几项具体要求:希望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全球基金继续向中国防艾工作提供经验支持,希望在利用防艾的二线、三线药品方面给予中国支持,让那些产生耐药性的病人得到更有效的治疗。

  在与克拉克会见时,李克强也表达了相同的态度:希望联合国给予更多支持。

  “我们认为,发展特别是减贫,仍然是全球面临的最重要的目标。”他说,“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十分繁重的减贫任务,中国将继续加大减贫工作的力度,我们也愿意和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这方面加强合作。”

  作为负责任大国,分享“中国经验”,承担国际责任

  事实上,李克强能在百忙之中会见两位联合国副秘书长,不仅显示了对来访客人的善意,同时也展示出一种全球视野和所担负的国际责任。会见克拉克时,李克强说,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和UNGP成立35周年之际,人类应该更好地审视全球发展,尤其是减贫问题。

  “我认为,联合国千年目标所延续的精神应当继续发扬,减贫仍然应当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他说,“通过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和经验共享,使减贫在未来10到20年中取得长足进展,使全球发展能够在平衡基础上积极推进,这样才会更可持续。”

  克拉克说,中国在发展尤其是减贫方面,为联合国千年计划做出的贡献足以令世界瞩目。她说:“中国让几亿人摆脱了贫困的束缚,因此我们现在有必要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参考借鉴。”

  来自非洲国家马里的西迪贝,在会见中特别感谢中国对非洲抗击埃博拉所提供的帮助。李克强说,中国派出医疗人员到抗击埃博拉病毒的一线去,不仅为了治疗病人,也是为了培训更多当地的医务人员。

  “这既是尽中国的国际责任,巩固中国与非洲人民的友谊,也向全世界显示,解决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李克强说,“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国家,愿意与联合国、与世界各国一道,携手共同应对各类公共卫生挑战。”

  新京报特约记者 付聪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郭碧娟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郭碧娟

原稿件来源:新京报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