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父亲骑摩托车穿过马路时,被一辆超速行驶的小车撞倒在地,造成脑部出血、小腿粉碎性骨折以及肋骨断裂等多处伤。第二天,我从杭州赶回老家泉州陪伴老父,在这座久违的滨海城市呆了半个多月。
在医院,我惊讶地发现,病房里不少病人都是因车祸住进来的。其中一对母子上街时遭遇车祸,四五岁小男孩眼睛被撞伤,母亲则多日昏迷不醒。家人在过道床位的墙上挂了个播放器,整日不间断地放音乐。听边上的人说,她昏迷以来唯一做的动作是,展开双手作出拥抱状,看上去极力想保护自己的孩子。半夜里医院安静下来后,病人的哀号声以及从那位母亲病床边传来的低沉忧郁的音乐,令人神伤。
外出工作不到十年,这座美丽的滨海小城已经变得我都不认识了。走在大街上,昔日感觉还算宽阔的马路,变得拥堵不堪。这座城市原来以自行车、摩托车多而闻名,如今骑摩托车的人开上了小汽车,却还维持着开摩托车横冲直撞的犀利风格。几年来,这座城市的规模一再扩大,城区急速向四面拓展。原先的农田、村庄,纷纷变成了一幢幢大厦和工业大楼。然而,由于城市规划前瞻性不足,市区道路难以整改拓宽,不得不像打补丁一样,这里搭一座立交桥,那里设置一条单行道。
在我看来,机动车剧增、城市规划和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形势,是当地交通混乱、车祸频发的表面原因。归根结底,这座城市患的却是和其他许多国内城市一样的城市化病。
简·雅各布斯在名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指出:城市就像生命科学一样,也是一种有序复杂性的问题。它们处于这么一种情形中:“十几或者几十个不同的变数互不相同,但同时又通过一种微妙的方式互相联系在一起。”这番话可以理解成,搞城市化必须面对一个有序复杂性的问题,倘若哪个因素照顾不周,就可能引发一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灾难。而事实上,按照当前国内推动城市化的模式,这种结果至少在短期内无法避免。
一般来讲,城市化可分作三种基本模式:一种是自然演进,一种是通过市场自发的力量促进,还有一种则是依赖政府的力量强势推进。在现实生活中,这三种模式当然是互相影响的,只不过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力量在城市化进程中一直发挥着无可置疑的、绝对主导的作用。问题恰恰就在这里,因为通过政府计划(美其名曰规划)和强势介入,必然存在顾此失彼、随心所欲、好大喜功等种种弊端。拆了建、建了拆,今天在这里搞工业区,明天又在同一片土地上兴建大型住宅区,凡此种种,皆为政府主导城市化进程之弊。
问题还不仅于此。城市化并不是简单的扩大城区面积,兴建高楼大厦,与之相适应的还有一整套城市生活规则。这些城市生活规则,既体现在各种法律法规之中,也表现为日常人际交往的行为和道德规范。在城市化进程中,道路、功能区这些东西还可以规划,但是城市生活共识的形成,通常却只能寄望于人们观念的慢慢转变。
例如,现在大多数机动车辆都上了保险,发生车祸后要么各自找保险公司,要么让交警来处理,依照法规该咋办就咋办,不行还可以诉诸法院。可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我在医院里,经常听到一些病人家属打电话给肇事者,要求对方垫付医药费。听上去,大多数交涉都不是很顺畅,经常都是以争吵、辱骂收场。我自己接触的那个肇事者,不仅没付多少医药费,到了做骨科手术前,居然还结账退了2000多块钱走人。由于对方肇事车辆属于全保,这让我感到更加纳闷。
不得不说,这里既有现行法规的弊端(谁来垫付抢救费的问题),还有人们的观念问题。这就像奥斯卡影片《撞车》,发生车祸后,基于不同行为理念,人们可能采取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在某种意义上,城市化是对乡土社会、人情社会的反动。由于与城市化相适应的生活观念和规则尚待确立,使得处于城市之中的人们观念混乱,行为失范。这也是当前国内城市化的一种病征。
城市建筑和规划先驱勒·柯布西耶曾说:“城市,一旦驾驭了速度,就驾驭了成功。”(《明日之城市》)这话针对的是城市交通体系的构建,用在城市化的问题上,却有必要倒过来:一个地方的城市化速度越快,越发可能陷入社会系统混乱,致使城市生活质量下降、犯罪率上升,以及道德溃败。
特别是,国内的城市化进程更像是西方19世纪和21世纪城市化的糅合产物。中国的城市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农民进城”为主要特征,因此,国内的城市化在建筑表现形式上,可以非常前卫地借鉴最新的西方建筑理念,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变迁,却依然具有西方19世纪城市化初期的特征。对于今日的西方,城市化形同一家又一家的肯德基,走到哪里口味都是一样的;而对于中国来说,城市化就像习惯于喝稀饭的人第一次碰上了汉堡包。
这就提醒城市的主政者,搞城市化建设不可忙于扩大城市规模,而还应注重提升城市文明,培育市民精神,否则的话,再大的城市最终也将沦为一个“大农村”。
我这么说并非全盘否定城市化。正如阿德纳·费林·韦伯所说:“不能忽视城市化给我们带来的益处,正如我们正视城市给我们带来灾难一样。”我反对的是大跃进式的城市化,以及漠视人文精神的城市化。这种景观式、政绩式城市化的阴霾,如今正笼罩在国内许多城市的上空。(作者系媒体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