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9日公布《2009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结果显示,2009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为54.8亿人次,入院人数为13250万人,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2.0%和15.4%。医疗服务利用增加的现象表明,“有病不医”状况正在改善。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指出,由于城乡居民医保覆盖面增加、住院补偿比例提高和门诊统筹试点等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加上不断提高的居民收入水平等原因,原来受到压抑的医疗需求得到了部分释放,医疗服务利用相应增加。2009年新农合参合人数8.33亿人,比上年增加1800万人;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4.01亿人,比上年增加8239万人。2009年参合农民补偿支出受益7.59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74亿人次,增长了30%。同时,从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构成看,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比例增加。2009年,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院、门诊部、诊所、村卫生室等诊疗人次达到33.9亿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61.7%,比上年增长1.3个百分点。
公报显示,我国居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婴儿死亡率由2008年的14.9%。下降到2009年的13.8%。、孕产妇死亡率由2008年的34.1/10万下降到2009年的31.9/10万。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说明我国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卫生服务能力的成效明显。
公报显示,我国医疗服务效率提高明显。主要体现在:医务人员工作量增加,病床使用率增加,平均住院日缩短。2009年,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为84.8%,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60.7%,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提高幅度较大,说明病人向基层医疗机构流向明显。2009年医院平均住院日为10.5日,乡镇卫生院为4.8日,比上年分别缩短了0.2日、0.4日。(记者白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