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国务院批复武汉城市总体规划 郑州无缘中心城市

时间:2010-03-17 10:59  来源:大河网

  【嘉宾】

  王永苏省委政研室巡视员研究员

  谷建全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耿明斋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导

  冯德显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博士

  苗长虹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中心执行主任教授

  上周,《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国务院正式批复,武汉在全国发展布局中的功能定位由以往的“我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上升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两字之差,意义大不相同。

  省委政研室巡视员王永苏透露,今年春节前后,省里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郑州的城市定位问题,以及河南战略如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问题,并组织专家、学者调研。显然,河南已经意识到武汉在中部6省的地位变高。

  昨天,记者连线了专家、学者,他们中大多数人参加了省里组织的研讨会。在他们看来,“中心城市”并无固定标准,只是一个符号,国务院的批复并不是否定郑州,关键在于郑州要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实力就没有话语权。

  【提问武汉】

  在中部带动力有多大?

  记者:在中部地区,“老大”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武汉能否担此重任?

  谷建全:作为中部地区的龙头老大,应该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但现在,武汉的实力还不足以支撑其他省市的发展,它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先带动武汉郊区及湖北其他地市的发展。当湖北的实力足够强大后,才会对其他省份起到带动作用,这就是几年以后的事了。

  王永苏:“老大”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榜样,它要有凝聚力,更要有辐射力。广州市在吸纳就业、产业转移方面有较强的实力,辐射力也较强,说它是珠三角地区的“老大”是可以的。但中部六省经济之间没有内在的有机联系,是典型的“行政区化经济”,相互之间的辐射带动作用也不强,因而不存在“谁是老大”的问题。况且,中部六省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基本处于“吸纳”阶段,“辐射”作用尚不明显。

  苗长虹:武汉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定位,并不是说武汉已经能够发挥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职能了,而是为其下个阶段的发展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解构郑州】

  问题出在定位不准

  记者:郑州和武汉的中部龙头之争已有几年了,原来郑州呼声很高,但现在武汉成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是否说明郑州和武汉的实力差距变大了?

  冯德显:实际上,郑州市可以说是省会城市里发展最快的。郑州在上世纪50年代是一个县级市的水平,现在已经是一个特大城市了。郑州失落的关键就是河南和郑州的定位没有定准。这一点,我们应该向武汉学习。

  谷建全:从建成区人口上说,我们比人家少100多万人;GDP少了1200亿元。从区位来讲,武汉处于中心位置,交通又很发达。但我们应客观看待,不应气馁。

  耿明斋:郑州和武汉的差距是历史形成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武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区域性中心城市,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汉的GDP曾位列全国三甲,一度与上海齐名;第二,在产业支撑的能力上,武汉有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都很厉害;第三,文化内涵、人才聚集能力上,武汉有不少国家级名牌大学、国家级研究机构。

  王永苏:去年,我们去湖北考察,人家省委政研室的同志说,他们城市群最大的缺点是武汉一枝独秀,其他城市太弱了。我说,我们恰恰相反,省会城市太小,缺少真正的龙头城市。虽然郑州这几年发展也很快,但客观上,我们的基础没有人家好,增速很高,总体实力还有点弱。但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发展,郑州赶上乃至超过武汉很有希望。

  谷建全:当然,最主要的还有统计的问题,如果把郑州郊区都算上的话,郑州的GDP是超过武汉的,人口数量也差不多,因为郑州一些县市发展很厉害。而武汉和郑州相反,它是城区发展快,郊区非常弱。在近几年的竞争中,武汉和湖北周边省份一些城市的距离并没有缩小多少,与沿海一些城市的差距甚至越拉越大。

  具有不可比拟后发优势

  记者:郑州以后还有没有机会?

  王永苏:今年春节前后,省里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郑州的城市定位问题,并组织专家、学者搞调研,提了很多建议,省领导说得很明确,就是武汉将要获批中部地区中心城市了,郑州怎么办?怎么定位?现在,大家都在反思。

  苗长虹: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第五经济总量大省,资源条件好,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好,中原城市群的地域空间结构基础和交通网络也比较好,这会给郑州的发展带来益处。这是武汉所不具备的。

  谷建全:综合分析,从发展潜力上讲,郑州建市时间较武汉短,但发展迅速,历史包袱较小,城市发展空间较大。从经济腹地上讲,郑州作为中西部地区最大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远超武汉城市圈。从支持力度上讲,河南作为第一人口大省和第五经济总量大省,综合实力远在湖北之上。所以,郑州的发展具有武汉不可比的优势。

  中部要实现作为一个整体和板块的崛起,需要培育多个增长极,绝对不是一省一市排他性的一枝独秀。我们现在面临那么好的发展机遇,首要问题是加快发展。等我们发展起来了,中央也可能会给我们批一个中部地区双中心城市,这样的先例已经有了。

  耿明斋:国务院的批复并不是说一个区域里只能有一个中心城市。另一方面,也没否定郑州,关键在于郑州怎么发展。

  苗长虹:在我国的区域经济体系中,中部地区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经济联系意义上的经济区,而是一个典型的发展政策意义上的政策区域。因此,从经济的控制和辐射能力上讲,在整个中部,要形成一个真正的中心城市是很难的。最有可能的是形成南北两个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中部中心,南部的武汉要成为长江中游地区的中心,北部的郑州要成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

  【谋划郑州】

  找出差距,下工夫做大做强

  记者:我们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谷建全:现在,河南最缺乏一个国家战略。现在多个省份都已由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国家层面上讲,只有进入国家战略,才能争取政策倾斜,谋求国家政策资源。虽然河南行动很早,但进展不顺利。我们现在需要加紧突破,找准全国发展战略格局中河南的定位,既要体现河南的优势,在全国发展战略格局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又要起到呼应全国、带动更大区域发展的作用。

  我们可以加快郑州和开封的融合,在中部打造一个大都市。目前郑州、武汉和长沙之间没有拉开距离,差距很小。如果我们能打造一个大都市

  【名词解释】

  “中心城市”

  记者:什么叫中心城市?它的作用是什么?

  冯德显:特定区域经济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要依靠所属城市之间的竞争。每个城市都希望自己能在竞争中成为“领头羊”,而不甘心做其他城市发展的“配角”。我们应辩证地看,中心城市不像别的,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它是一个通俗的说法,主要看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及其辐射力、带动作用。

  谷建全:放眼全国,中心城市已然成为热词。广州、重庆、郑州、沈阳、西安等均瞄准了“中心城市”。其实“中心城市”只是个符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靠实力说话,没有实力,就没有话语权。

  耿明斋:不同国家、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中心城市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主要体现在规模和产业层次上的不同。这中间有一个软性的相对标准,就是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在区域范围内明显地高于非中心城市。

  苗长虹:如果中心城市控制与辐射能力能够覆盖跨省区域,就有可能定位为大经济区域的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特征是其对区域经济的管理、控制与服务能力,也就是要成为汇集和支配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要素流动的枢纽。的话,成为中心城市也是有可能的。单纯一个郑州的定位想获得国家的批准不太可能,最好,郑州的城市定位能融入河南的整体规划中,这样打捆审批可能性更大。

  王永苏:重新给郑州定位是一方面,关键是要痛定思痛,找出武汉和郑州的差距,下工夫把郑州做大做强。

  实际上,我们缺乏超前的眼光,郑东新区刚起步的时候,我就提过一个建议,把党政机关、大学都搬到东区,由开发商给党政机关建设办公大楼,空闲下来的办公楼置换给开发商搞房产、商业开发,这样花费不了多少钱,东区就成规模了,市区也不那么拥堵了,建成区面积也扩大了,好多省辖市都是那样做的。但建议没有被采纳。我给省里提建议说,有些部门的领导天天捂着,怕人多了,郑州大了,这样,郑州什么时间能赶超武汉?现在,再规划郑州定位和河南战略的时候,一定要有超前眼光,要具有前瞻性。

  不仅要打中部牌,还要打黄河牌

  记者:能否提一些具体的意见?

  耿明斋:一方面要以先进制造业作为支撑,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建立高水平人才聚集平台,吸纳国家级大学、研究机构落户河南;另一方面就是要把现有的规划做好、落实到位。

  苗长虹:在全省经济和中心城市的发展上,我们不仅要打中部牌,而且要打黄河牌。在全国战略层面,上海、武汉和重庆围绕长江经济带所形成的联动优势,会强化湖北和武汉未来的竞争力。我们可以从全国层面来谋划大黄河经济带的发展,如果我们不打黄河牌,不能尽快形成大黄河流域东、中、西联动发展的态势,就缺乏准确定位所需要的大地带经济的战略支撑。对我们自身而言,需要加大力度,加快提升郑州在全国中心城市中的地位,加快提升中原城市群在全国城市群中的地位。

  从定位上讲,武汉是长江中游地区的中心城市,其大的战略依托是长江经济带,其辐射可以覆盖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而郑州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其大的战略依托是黄河经济带,其辐射范围主要是河南和山西。

  王永苏:最近,省里就会出台一个新的郑州的定位,包括提出一个能够成为国家战略的规划,这是我们当前最需要的。如果规划做好的话,将来,就会形成一个区域内两个中心城市比翼齐飞的局面。

  【放眼中部】

  中部六省缺乏“全局精神”

  记者:影响中部六省共同发展的壁垒是什么?

  谷建全:这个问题我前几年就在思考,六个中部省份省情各异,从区域发展角度来讲凝聚力不足,共性的东西不多。山西融入了京津唐经济圈,与北京联系最为密切,煤电都供应北京;湖南与珠三角联系紧密;江西号称长三角的后花园;安徽面向上海、南京;湖北身处长江流域,与华东地区联系紧密。而中部经济一体化协作程度相对比较低,联系不紧密。

  冯德显:目前中部六省缺乏“全局精神”,在具体的产业规划上,中部六省有太多的相同之处,比如郑州、武汉、长沙、合肥,都把汽车产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中部崛起要想实现,就必须打破行政区化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先从本省开始,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实行统筹发展,然后再逐步扩大范围到省与省之间,最终实现整个中部地区的协调发展。(首席记者:李凌 实习生:司明岩)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港澳侨新闻

分享到: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