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北京人口提前10年达1800万 政协委员建议严控

时间:2010-01-28 09:50  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傅沙沙)两会期间,北京人口问题再次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不少代表、委员对2020年的常住人口规划目标忧心忡忡。

  北京市2020年的常住人口规划目标或将提前10年“破线”,达到1800万———昨天,市政协委员陆杰华提案建议,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应制订人口目标并严格执行,并建立制度化人口规划和人口信息平台。

  聚焦

  三年三提人口资源矛盾

  “2020年,北京人口总量肯定超标”,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万”这一目标,昨日,市人大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吴守伦表示,11年内,人口增量控制在45万以内,这对北京而言几乎是一个无法达成的任务。

  “北京的人口资源矛盾,最近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有提及”,吴守伦说,“前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矛盾的论述是‘没有缓解’;去年则是‘矛盾加剧’;而今年已经升格为‘矛盾十分突出’”。

  据政协大会提案组副组长司乐军介绍,今年市政协全会上,委员们递交的关于北京人口问题提案就有十余件,成为一个热点。记者查阅发现,毛大庆、李里特等委员都分别从教育资源、住房条件以及人口管理制度等方面,对北京的人口问题建言献策。

  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也在前天的政协大会上提出建议,严格控制人口与城市扩张,呼吁建立京津冀大都市圈,以外扩机制缓解北京人口压力。

  现状

  半数人集中在四个城区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陆杰华目前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他从1984年起研究人口问题。去年,他就针对北京重点新城人口问题提案,并详细调研。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1755万。陆杰华说,估计在“十二五”初期,首都人口即将突破常住人口1800万的关口,这也是2020年的人口规划目标。其中,常住流动人口近乎占常住人口的1/3。且人口分布严重不均匀,超过半数常住人口聚集在朝阳、丰台、石景山和海淀。首都功能核心区每平方公里有22546人,而城市发展新区为748人/平方公里。

  影响

  城市资源体系面临“崩盘”

  致公党北京市委之前曾成立专门调研组,从多方面调查分析北京城市化过程及其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称,北京的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都呈现快速发展局面,也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城市自我调节能力下降,生态系统弹性度下降,潜在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

  吴守伦表示,人口激增,导致北京水资源、交通资源、教育资源、城市就业均面临巨大压力,“再发展下去,城市资源体系肯定无力支撑”。

  陆杰华也认为,常住人口规模迅速膨胀将严重考验北京市的区域承载能力,尤其是对北京市的水和土地资源以及公共交通和环境构成巨大压力。

  建议

  政协委员陆杰华

  人口目标应转变思路

  陆杰华教授建议,人口目标应从只规划数量转为数量与结构并重,规划对象应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转变。而实现人口规划的手段应在行政、经济途径的基础上扩至法律、社会等综合途径。

  “人口规划是件严肃的事,不能随意突破。”陆杰华认为,要对人口规划执行进行监督、评估,根据变化调整规划指标。

  致公党北京市委

  严控人口建大都市圈

  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表示,北京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与城市扩张,减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实现以业控人,减少北京城市人口数量。同时完善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实现京津冀地区市场、产业、资源、环境、政策一体化,建立大都市圈,提高周边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从而减少周边地区人口向北京聚集。

  圆桌

  进京是否设门槛

  控制人口则发展受制约

  去年参加市政协组织的一次课题研讨会时,我听到一个数字,2004年北京制定的人口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不要超过1800万,而按照统计局提供的数字,到2009年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755万,流动人口509万。

  也有人说应该控制低端人口进京,这个要实现是很难的,人人都有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权利,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你不能挡住人家,不让人到北京来。

  再一个,每个高端人口,都需要所谓的低端人口服务。在小区里,电梯工、保洁工、修鞋的都是外省的,如果没有低端,社会肯定不和谐。

  因此,我觉得要控制人口,发展就受制约,要发展,人口就必须要突破,所以这是一个无解的方程。

  纳税应成居住认定条件

  北京面临最难的问题就是人口和环境的问题,目前北京的人口增长压力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上学、水资源压力等。

  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迁徙权的问题,对北京这个城市有多少资源,能够承载多少人口,还要进行科学的测算和衡量。对政府和公众而言,要理性地来探讨。

  居住权的衡量方式不应该再用户口,而应该按照是否纳税为标准,其实这在国外也是普遍采用的。公民只要在一个地区居住纳税多长时间,就可以享受本地的各类保障等等。因为纳税人已经为本地的公共财政作出贡献,理所应当应该享受公共服务。

  ● 2009年末,北京常住人口1755万人,比上年末的1695万增加60万人。北京已经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人口50万以上,近两年每年增加60万。一年增加的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秀琴

  ● 第一,人口压力增大。人口城市化过程中,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容量饱和,城乡差别日益扩大。第二,资源环境代价大。资源环境承载力没有跟上城市化步伐,潜在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

  ——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员会《关于科学调控首都人口和城市规模 建立大水源涵养圈和大资源供给圈的建议》

  探访

  “新居民互助”改观大杂院

  地点: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金顶山村

  石景山苹果园街道户籍居民有5万2千多人,外来人口有5万4千多人,这些外来人口生活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昨日本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女儿在京免费上学

  苹果园街道金顶山村的多家平房院里,都住着几十户外来人员。

  “对北京有感情了,不想回家了。”昨日,李女士带着两岁多的儿子和6岁的女儿在村里玩。她称,一家四口人来北京一年多了,住在约13平方米的房里,平时爱人出去做零活,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她在家照顾孩子。目前女儿已免学费在附近上学。

  该街道有一个苗圃大院,39岁的刘燕租住在这里。她说,她初中毕业后,18岁从安徽来到北京做保姆,后经营生意。现在孩子也上学了。

  “21年了,现在感觉生活很不错,如果不来北京,我可能就在老家地里干活了。”刘燕说,早些年办暂住证要200多元,院里也时常发生被盗事件,那时一旦见着警察和管理员来查,总像老鼠见猫一样躲着,感觉生活无安全感。从去年8月以来,随着社区的新居民互助服务站成立,他们的暂住证有人专门免费办理,自己也可拿着爱心卡到医院免费挂号就医,同时自己也能参与大院管理,“真的,如今我有种童养媳变成了主人的感觉。”

  试点新居民互助服务

  苹果园街道流动人口和房屋出租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先生说,去年8月开始,他们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从过去只注重管理改为以服务促管理,在4个社区成立了新居民互助服务站进行试点。

  张先生表示,该新居民互助服务站由街道流管人员、房东和房客组成,制定规约鼓励租房者对不良行为进行自治管理,为租房者免费代办暂住证,帮新居民张罗孩子免费入学等。并且,街道和医院合作,为新居民发放爱心服务卡,新居民可持卡到医院免费挂号就医。

  张先生说,如今试点的社区环境卫生有很大改观,治安事件降为零。下一步,该服务站的模式,将在其余18个社区推广。

  讲述

  “我感觉外地人很好相处”

  人物:贾磊(北京公交集团工作人员)

  28岁的北京公交集团人员贾磊是老北京人。他说,北京各行各业都有外地人的身影,尤其小吃和建筑等艰苦的行业,这些老北京人都不愿意做的工作,外地人愿意做,北京的发展离不开外地人的贡献。

  贾磊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年快过春节时,许多做小吃的外地人都回家过年,他想吃早点都买不到。

  不过,他认为那些没有学历和能力,又不肯吃苦的外地人,应阻止进京,因为那些人留在北京没有事做,难免做坏事,不利于北京社会的稳定。

  在贾磊眼里,起初对外地人的印象是随地吐痰,坐公交车爱抢座和占便宜等。

  但有一件事彻底扭转了贾磊对外地人的看法。高中时的一天下午,下着大雨,他骑车去上学,路上自行车胎被扎破,当时他和自行车都倒在泥水里。因怕耽误上学,贾磊赶紧推着自行车往学校赶,这时,突然路边一个修自行车的外地人喊住贾磊,并借出自行车。因为不认识对方,贾磊不好意思用,但那名男子坚持让他骑。最后他用了,没有耽误上课。“多年来,我感觉外地人很好相处的。”

  圆桌

  居住证走向何方

  可利用居住证调控人口

  北京应以暂住证将换发为居住证为契机,“通过各区县不同居住证指标的控制,引导人们向人口密度较低的区域流动”,对目前人口居住高密度地区进行调节控制。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缓解天通苑、望京等人口居住高密度区的交通压力,还可改善优化北京人口的居住环境。

  同时,建议通过调查北京各产业人力资源的需求与布局现状,对紧缺人才产业与支柱产业人才的居住证发放指标倾斜。

  不过,暂住证换居住证后,北京对外来人口控制的灵活性可能将逐渐丧失,城市负担逐渐增加,而且这种负担将由暂时性转变为永久性,不可逆转。

  因此,居住证制度的实施对北京是一把双刃剑。

  居住证应逐步转为户口

  北京经济取得今日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才的有序流动,千万外来人口为北京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政府不能用硬性的政策去限制外来人员进京,反而应当为他们提供更公平的服务。

  北京准备用来取代暂住证的居住证,应当与暂住证有本质区别,“前者针对暂时在北京停留的人,后者针对常住人口”。

  建议居住证的颁发条件应该是已经在北京购房,或者有稳定工作单位的人。并且,在居住证与北京户口之间建立一个转换的通道,拿到居住证5年、10年之后,应当允许这部分人拥有北京户口。(记者 王姝 傅沙沙 左林 廖爱玲 李立强 张伟峰 林阿珍)

分享到: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