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中欧领导人会晤:提升战略互信 引领务实合作

时间:2009-11-28 09:5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布鲁塞尔11月27日电(记者 潘革平)中欧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11月30日将在中国南京举行。此次会晤是继今年5月第十一次中欧峰会之后,在半年内举行的第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也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年初对欧洲展开“信心之旅”后第三次同欧洲领导人见面。此次会晤将有助于提升中欧之间的战略互信,引领双方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从而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中欧关系的发展注入活力。

  三大现实背景

  中国与欧盟领导人会晤是中欧双方最高层次的政治对话机制,对中欧关系发展具有独特的战略引领作用。此次会晤有三个特殊背景:

  首先,今年以来,中欧关系发展总体势头良好。在政治上,双方高层接触频繁。今年6月和7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先后对斯洛伐克、克罗地亚和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意大利拉奎拉举行的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对欧洲展开“信心之旅”;10月,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比利时、德国、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进行正式访问。

  在经济领域,去年中欧贸易总额达4255亿美元,同比增长19.5%。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中国对欧贸易额同比有所下降,但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与前些年基本持平,欧盟仍然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此外,中欧在人文交流方面呈现新的良好局面。今年10月举行的“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和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均获得热烈反响。

  其次,《里斯本条约》12月1日即将生效,欧盟在完善内部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并寻求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中国一贯支持欧盟一体化建设,坚定发展同欧盟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通过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双方将重申坚持中欧互为战略伙伴的基本定位,坚持互利合作的发展方向,坚持平等协商、和谐共处的有效方式,坚持夯实友好互信的民意基础。

  第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气候变化、恐怖主义、新型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合作、相互支持、同舟共济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中欧双方在坚持多边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等重大问题上有许多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在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

  三大重点议题

  中欧领导人会晤是中欧之间最高级别的政治磋商机制。在此次会晤期间,双方领导人将就中欧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预计双方领导人将重申中欧政治关系发展的重要性,强调双方建立全面有效的政治对话机制对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扩大共识与合作发挥的积极作用。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双方一致认为,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尤为必要,也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

  在经贸领域,中欧正成为相互最重要的经贸伙伴,经贸合作已成为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预计双方领导人将就维持更加平衡的经贸关系所应采取的措施进行讨论,包括鼓励和支持双方企业开展互利贸易与投资合作。

  此外,中欧双方还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加强协调,密切合作,推动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果。双方还可能就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医疗卫生、社会福利、文化和旅游等领域加强合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三大发展前景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峰会之后,中欧关系将会呈现三大前景:

  一是提升中欧战略互信,坚定双方对彼此发展道路的支持,使中欧关系政治基础更加坚实。此次会晤有望对双方在政治、经贸、能源、人文等各领域对话与合作做出全面规划,明确合作方向,提振合作信心,提升合作水平,使中欧关系的利益纽带更加牢固。

  二是中欧关系仍然会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得到发展。目前,在人民币是否升值、贸易保护主义、在遏制全球气候变化中发展中国家应承担何种责任等问题上,中欧分歧依然较大。这些分歧不可能一下全部解决。

  三是随着《里斯本条约》生效,欧盟外交协调力度有望加大,这有利于欧盟各国充分协商对华政策,从而维护中欧关系稳定发展。中欧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是相互可以借助的力量。一个决策效率更高、行动能力更强的欧盟有利于中欧双方在全球性问题上进行合作。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要闻 时政新闻

分享到:
编辑:阳艳萍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