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或成明年经济工作重点
专家认为,以消费为主导的结构调整将有助于保障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逐季回升,顺利地从前低转入后高。“短期看,在一揽子计划作用下,今年明年的经济增长问题不大。当前更重要的问题是关注明年以后如何保持经济增长。”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调结构”目前已经成为非常突出、紧迫的问题,这可能成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
“调结构”或将获得更多关注
由于扩大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等一揽子计划拉动,加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7.7%,目前来看,经济增长有望在四季度继续上升,全年“保八”问题不大。
与此同时,宏观调控运行中的一些疑问日益引起人们关注:4万亿投资是不是“鼓励”了产能过剩?扩大投资是不是加剧了消费不足?如何协调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关系?
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需的缺陷凸显,内需成为保增长的关键。在前三季度GDP增长的7.7%中,投资贡献了7.3个百分点,消费贡献了4个百分点,出口拉动是-3.6个百分点。
“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大规模政府投资拉动的结果,这个效应是短期效应。在扩大内需的财政扩张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结束后,未来的经济增长可能面临挑战。”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调结构”应该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现在国民经济已经进入企稳向好的局面,我们应更多地考虑抓住时机调整结构,促使我国经济尽可能快地从粗放型转为可持续的集约型状态。”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接受本报记者邮件采访时认为,投资、消费和收入分配都应与结构优化相呼应。
实际上,去年底以来,我国一直坚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以4万亿投资为例,资金主要投向了基础设施、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安居工程、生态保护、自主创新和科教文卫的硬件设施等七个方面。
“所有这些事项,都是在经济结构上推进优化的,并且4万亿元投资对消费也有拉动作用,项目投资会有40%左右的比重转为消费。”贾康认为,在4万亿元投资之外,调整内需结构还应注重合理促进消费,特别是提高低中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并通过社保体系建设消除社会成员消费方面的后顾之忧。
结构调整需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
在投资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中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为优化产业结构,今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强调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抑制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提出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等新兴战略性产业。
今年前三季度,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4.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8.1%,三次产业协调性增强。
“结构调整最有待突破的地方是如何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市场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应该进一步加强,如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完善市场退出机制等,通过市场竞争淘汰一些不需要的生产能力,从而实现结构优化。
贾康认为,产业视角的调结构,集中到一点就是淘汰落后、过剩的产能和促进升级换代。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更加注重通过经济手段来调节。
“推进大量的结构优化事项,往往政府只需要给一个导向,再加上经济手段的规范化设计和运用,比如一系列有针对性、体现产业政策和经济技术政策的税收或者支持补助的优惠措施,让企业在竞争中形成优化配置,通过市场来优胜劣汰,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贾康说。
以消费为主导调整需求结构
中国以往的“调结构”主要着眼于产业结构调整,而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需求结构调整的压力也在加大。
“内需中的消费比重相对不足,是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一个突出表现。”王小鲁认为,加强投资控制,淘汰落后产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产能过剩,但根本问题还是要解决消费和储蓄、投资之间比例失调的问题。
“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凸显出的最大问题是分配结构失衡导致的生产过剩。”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危机之前,中国的产能过剩被巨大的外需增长所掩盖,危机后外需萎缩,而国内收入分配失衡导致储蓄率过高、消费率不足,产能过剩矛盾凸显。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导致消费结构性问题的主要原因。”王小鲁建议,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包括医疗、教育、居民住房特别是廉租房等方面的保障和服务。另一方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财税关系,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和自然资源收益分配体制,建立合理的垄断利润调节税和国有企业利润分红制度。此外,还需要规范公共资金的管理,提高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记者 郭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