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珠三角“民工荒”可能使中小企业再陷新“危机”

时间:2009-10-23 09: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警惕珠三角“民工荒”引发中小企业再陷“危机”

  记者在珠三角调研中发现,近期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企业进入季节性订单旺季,部分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值得关注的是,与“民工荒”密切相关的订单、外来工两要素发生明显变化:季节性订单普遍工期短、额度小、价格低,企业招工稳定性变差、运营成本增加,新生代打工群体呼唤良好用工环境。专家认为,经济回暖基础尚不牢固,须关注“民工荒”背后的经济信号,警惕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再度陷入“危机”。

  订单“小短急”引发企业“民工荒”

  在下半年的订单旺季中,珠三角不少企业近期遭遇“民工荒”。尽管订单数量有所增加,但订单变得“小短急”,企业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7月至9月是生产加工出口玩具、礼品、衣服、食品等商品的传统高峰期。西方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三大节日与国内国庆节等传统节日一起,为从事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珠三角企业带来“订单旺季”。

  佛山市鑫诺家具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卢贞煌说:“从去年11月到今年9月,公司人员流失有100多人。今年9月的订单数量同比增加40%,公司内部调整安排一些后勤人员干普工的活儿,但还需要补充二三十人进来。”中山市丽音电子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6月到9月,企业的订单数量增加,但难招工,用工缺口约100人。”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9月中旬专门对“招工难”问题进行调研。调研组负责人黄真告诉记者,这批季节性订单多是“急单”。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季节性订单的下单时间由年初拖到七八月,工期短、非计划性,企业需要临时大量增加工人,用工稳定性较差,从而加剧“招工难”问题。

  “民工荒”背后两大隐忧值得关注

  专家认为,当前要分析“民工荒”背后发出的经济信号,警惕中小企业陷入新的“危机”。

  隐忧一,中小企业经营依然困难,警惕订单旺季过后中小企业陷入新一轮“倒闭潮”。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教授林江说,企业订单大多是短期订单,部分是圣诞前的季节性订单,部分可能是一些企业经营不善后转移过来的订单,事实上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

  许多企业表示,订单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订单额度比往年小,单价普遍降低,利润空间缩小,有的企业毛利仅有3%、4%。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康承东博士认为,应该警惕订单旺季过后,一批从事中低端产品加工制造的中小企业陷入“倒闭潮”。珠三角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果不能适时调整结构,完成转型升级,将来不仅仅是“招工难”,还很可能面临倒闭风险。特别是一些港资劳动密集型企业,厂房、设备都是租赁的,这些企业亟须转型。

  隐忧二,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对用工环境、劳动权益有更高要求,珠三角“民工经济”遭遇严峻挑战。

  康承东说,“80、90后”已成为主力军,新生代务工人员教育水平提高了,对劳动权益日益重视。而众多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一味强调“吃苦耐劳”,忽视员工诉求,用工稳定性差,这样的“民工经济”让外来工们感到“朝不保夕”。

  广东精工钢结构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刘加承说,公司目前约有生产工人300人,1至9月流失212人,每月平均流失23人。公司最稀缺的是焊工等技术人才,由于企业位于佛山一个刚开发不久的工业园区,配套设施不足,许多员工觉得交通、生活不便选择了离开。

  黄真说,广东中行在调研中发现,珠三角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常从功利的角度出发,缺乏长远眼光。订单多时,工人的工作时间长、工资低、从业环境差;一遇到金融海啸,首先想到的就是裁人,员工感觉没有保障。员工流失、招工难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加剧企业经营困难,使企业员工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四大措施改善中小企业生存状况

  “民工荒”不仅仅存在于珠三角,东部沿海的加工制造业也遭遇了类似问题。专家认为,解决“民工荒”问题,根本上需要解决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问题,其中众多“三来一补”港澳企业的升级转型问题亟待提上日程。

  首先,粤港澳政府及金融机构应加强合作,促进信息交流,完善对企业的监管,增加企业融资机会。黄真说,“两头在外”的港资、澳资企业,一般利用母公司在境外银行获取贷款,国内银行对其资金去向难于监控,对这类企业提供贷款是慎之又慎。建议加强粤港澳金融机构间信息交流,共享金融信息,协力服务好内地的港资、澳资企业转型升级。

  其次,中小企业应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康承东认为,转型升级不是让企业转行做电脑、IT,加工制造业也可以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利润空间。

  第三,把脉表现各异的区域经济,使过于依赖外贸的发展模式得到改观。黄真说,在金融危机中,东莞“两头在外”的外贸型企业显得“脆弱”,企业停产、倒闭导致大量人员流失。与此相比,佛山具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发展潜力更大;中山民营企业“草根性”强,厂房、设备自有,经营具有连续性,不会大幅度裁员,如今“民工荒”问题并不突出。

  第四,完善工业园配套设施,政府支持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为新生代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刘加承说,反思“民工荒”,身边不少企业表示愿意改善员工的福利待遇,吸引外来务工人员重返企业;同时希望政府能够尽快改善工业园内交通等配套设施。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要闻 时政新闻

分享到: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