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至14日,俄罗斯总理普京访华,并参加中俄总理第十四次定期会晤,其间签下一系列中俄协议,合作内容涵盖广泛领域。一系列中俄协议中,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最引人注目。
普京访华,给中国带来什么?在专家看来,两国在经济领域合作有两大看点,即合建俄罗斯高铁和天然气合作。同时,两国在贸易结构升级和贸易规模扩大上都将有所改变。
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孙琳副教授与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教授,对中俄系列经济协议进行了解读。
为何选择中国高铁技术
13日,中国铁道部和俄罗斯运输部、铁路股份公司签署了关于在俄罗斯境内组织和发展快速和高速铁路运输的谅解备忘录。有俄罗斯媒体猜测,海参崴到哈巴罗夫斯克这条远东的铁路干线,有可能用上中国的高铁技术。
高速铁路是指营运速率达每小时200公里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项目技术含量相当高,不仅仅是铁路,而且包括工务工程、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客车制造等多方面技术。世界最先进的高速轮轨技术诞生在日本、法国和德国这3个国家。后来美国在法国高速铁路技术的基础上研制了自己的高速铁路。1971年磁悬浮列车面世,日本和德国精于这方面的技术,至今磁悬浮已经有8个型号,上海磁悬浮采用的就是最新的型号。
在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高铁技术已经很发达的情况下,俄罗斯为什么要找中国来建设高速铁路?
孙琳曾在乌克兰基辅大学留学多年,在留学期间曾多次往返于彼得堡和莫斯科及其他周边地区。她介绍,俄罗斯是一个铁路大国,其铁路总长8.76万公里,居世界第二,铁路是俄罗斯的主要运输手段,俄罗斯铁路运输占俄罗斯国内各种运输方式所实现的货物运输量和旅客运输量的三成多。俄罗斯的铁路网和铁路系统还是比较发达,从买票到乘坐,基本上不会出现比较拥挤的情况。但是铁路运输网还是前苏联时期修建起来的,多年来没有经过太多的改进和提高。从硬件配套设施、车站、火车还有铁路沿线的这些维护来说,都非常陈旧,即使是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也是如此。
俄工业能源部的一组统计数据也显示:与1991年相比,2005年俄罗斯的加工工业整体水平下降了32.2%。苏联时期一些有竞争优势的部门逐渐衰落,工业技术和设备大多进入退役期,基础设施陈旧问题日益严重。
徐明棋指出,俄罗斯选择中国来帮助建设高速铁路,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具有成熟的技术水平。因为我们国家自身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 这几年铁路技术发展非常快,在学习和研究了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国进行了再创新,形成自己的一套技术体系,掌握的是整体技术,而其他国家做不到;另一方面就是价格优势,我国比其他国家价格低20%左右。
“通过高铁项目以及其他一系列经贸合作,俄方可以引进中国的技术、资金和劳动力,不但对提振经济大有好处,还能缓解国内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对中国而言,高铁项目对产业链的拉动将是巨大的。”孙琳说。
天然气合作怎样双赢
能源合作历来是中俄经贸合作的最大亮点。此次普京访华,中俄双方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合作方面均有所突破。最引人注目的是,此次中俄签订了《关于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框架协议》,俄方承诺从2014年至2015年间开始每年向中国输出700亿立方米天然气。目前,中国还没有从俄罗斯进口过天然气。
尽管此次中俄签订了《关于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框架协议》,但根据以往经验,天然气合作能否顺利实现,其中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
俄罗斯的石油储量世界第二、天然气储量世界第一,是能源出口大国。中国则是能源需求大国,近年快速增长的经济迫使其千方百计扩大能源进口,能源合作本身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中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最便捷、最安全,而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也理应拥有中国这个能源大市场,但实际上双方的合作一直不顺利。
“广为关注的中俄输油管道项目历经十年,几经变卦,由最初的专线变为支线,原计划2005年完成一期工程后向中国输油,但至今一滴油也未输到。除了石油管道处于胶着状态外,天然气管道的进展也十分缓慢。中俄双方2006年签署的《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计划2008年修建东、西两条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2011年实现通气。但由于双方无法就价格达成共识,该管线迟迟未见动工。”孙琳介绍。
“关键还是达到共赢。双方必须重视长远利益,既包括经济利益也要注重政治利益,在战略发展的前提下,双方才能达成共识,才会进一步涉及天然气供应的具体方式,比如是用管道还是液化气,还有价格问题等企业层面的问题。”孙琳说。
孙琳预计,在能源产品出口中,俄政府将逐渐减少原油出口,增加高附加值的能源制成品出口。“普京政府从一开始就把能源作为国家崛起的基础。普京通过对能源资产的重组,恢复了国家对能源部门的控制,掌握了全国石油产量的67%,仅国家控股的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就掌握本国1/3的石油和9/10的天然气产量。在对外能源合作上,普京主张在长期合同的基础上保证供求双方的能源安全;对外资开放油气上游产业,以求进入外国油气下游产业。能源服务于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国有能源企业成为普京政府对外施压的工具。从未来发展看,因国内扩大能源生产受到一定限制,同时国内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预计俄能源产品出口将呈缓慢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