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记者吴小军 张垒 李忠发)从9月28日起,全国9个卫视频道正式同步播出高清、标清节目。至此,已有10个高清电视频道在内地播出,这标志着我国高清电视发展步入新阶段。
10月1日,新华社手机电视台与中国移动共同推出了国庆60周年大型电视直播报道《国庆》。中国移动部分手机用户用手机收看了新华社国庆直播报道。
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普通有线电视到数字高清电视、手机电视,从电视形态和观看效果飞速变化的背后,人们看到,中国正和着世界媒体发展的步伐在前行。
人人都是传播者
2008年秋,金融危机的寒风吹进了美国千家万户。《华盛顿邮报》记者特拉维斯·福克斯驱车横穿美国大陆,为他的多媒体专题《艰难时刻》拍摄了一个个感伤的视频故事。在中国,《广州日报》记者用手机记录了九江大桥垮塌事件,烟台传媒集团记者第一时间发回了胶济铁路火车相撞事故的视频新闻。
现如今,更多的百姓已成为新闻的第一报道者。从伦敦地铁爆炸案到中国汶川大地震,电视上反复播放的视频不只来自记者,也来自普通的乘客和游客。
事实上,媒体之间的界限已经日益淡化。越来越多的报纸借助互联网涉及视频业务。
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说:“互联网用户不只是网媒的受众,也是参与者。不止是互联网媒体的浏览者和使用者,事实上,他们正以极高的参与度成为重要的内容发布者,并成为主要驱动力之一,影响着媒体的走向。”
新闻信息的原创地,不再单纯来自于传统媒体,新闻的传播,也不再单纯是报纸、电视、电台,以及此后出现的网络新闻门户等传统媒体介质,而是有着更多的路径与工具。新闻信息,也不再是由记者们单方面来“制造”,而是多方位的传播与互动。
目标受众定位更明确
电视频道越来越多、受众定位越来越细、报纸则变得越来越厚。
“分众化延伸出了各种各样的全新媒体。”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祝寿臣说,“平面媒体逐渐发现,原来靠一张报纸包打天下不行了,报道内容必须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比如针对喜欢电脑的受众出信息技术专刊,喜欢汽车的受众出汽车专刊。大的报纸从周一到周六几乎每天一个专刊。通过这些分众化措施,报纸发行下滑的趋势逐渐得到遏制。”
分众化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对象化。在瑞典等国,包括地铁报在内的免费报纸非常盛行。这些免费报纸定点投放到地铁、公交、健身房等地。读者可以通过自动取报机自助取阅。在北京,《北京娱乐信报》就摇身一变成为地铁报。
路透社则为它的用户提供了上千种产品,为从交易员到分析师、投资经理到经济学家等提供针对性的独特服务。
“传媒的发展整体上经历了小众到大众,再到小众的过程。而今天的‘小众’实则是‘分众’,是诸多不同的群体,以及不同群体中诸多不同的个人。这种发展趋势体现了媒体对受众最大限度的关怀。”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说。
“兼多职于一身”
如果有家报纸刊登了一个“100元如何投资?”的问题,并且把人们各自的答案登在报纸上,你会认为这家报纸在报道新闻吗?今年7月,《扬子晚报》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征集“一起去见巴菲特”的读者。虽然你不会把它当成新闻,但也许你会认真读完这篇文章。因为,对你来说,学会投资的知识比了解一个异国他乡的消息更重要。
当前,来自媒体上的大量内容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新闻。媒体的各种策划活动也越来越倾向于帮助读者获得各种知识,提供各种服务。
在美国和日本等地,报纸和中小学开展广泛合作。报社以较低的折扣为学校提供报纸,学校则把报纸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在课堂上使用。一些大报还编辑出版每月一期的“课堂版”,同时定期邀请学生到报社参观。
技术的革命也给媒体功能的拓展提供了强大支持。目前,数字有线电视已经在中国各大城市全面铺开。通过数字电视机顶盒,人们除了可以看到更多的电视频道,还可以看到各种实用生活信息和实时的股市行情播报,以及点播的电影和电视剧。
“从内容上说,媒体将从主要传播新闻变成融新闻、信息、教育、文化为一体的平台。人们对媒体的需求不仅包括对新闻的需求,还包括对教育、科学、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的需求。”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说。
在互联网上,网友间用于人际交流的各种论坛、博客、微博客等等,其中琐细信息不断叠加累积起来,一方面通过原有的人际渠道迅速传播,另一方面,也成为大众媒体的报道对象。
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媒体与社会增强互动
形象化、感性化、视觉化已成为媒体的流行趋势。
和电视不断提高“审美”相应,报纸、电台等媒介则不断尝试视频化。
电台开始试着走出大楼,在公园、广场和新闻事件发生地搭建“透明直播间”,通过网络,主持人直接与网友视频互动,让声音“看得见”。
报纸上的图片则越来越多,整版甚至封面大图屡见不鲜。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图片摆脱了只是充当文字配角的地位,新世纪以来,中国各报纷纷成立“视觉中心”,图片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而去年下半年以来,强调动态影像的流媒体成为各报强调的重点。
如今,无论人们在超市购物、在公交车上往返、还是漫步街头,都可以看到大小各异的屏幕,而在未来,“杂志也可以播放几分钟视频,内容可以从打开的页面上跳出来,动态呈现。”程曼丽说。
“媒体不只提供信息支持,更重要的是把你个人的反馈提供给社会,人和媒体的关系更近了。”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说,“媒体的变化带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使人们对人、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增强。以前只是被动的客体,现在大家参与意识更强,发布渠道更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
在熊澄宇看来,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大众传媒互相支持,互为因果。
今年7月,重庆31名少数民族身份造假的违规考生被取消了录取资格,其中不少造假学生的家长受到党纪、政纪处分。6月,湖北省巴东县法院一审判决女服务员邓玉娇刺死镇干部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对她免除处罚,沸沸扬扬的“邓玉娇案”告一段落。2月,“躲猫猫事件”网友调查团正式成立,半年后,两名涉案民警被判刑。诸多事件从网络上生成、扩大,并引起传统媒体注意报道,最终推动了事件的解决。
“中国网络舆论对于社会的影响程度之深,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网络舆论的力量对于推动事件的直接进展,起着重要作用。网络舆论的监督与制约力量,对于促进社会系统的健康运行,也具有积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兰说。
媒体不仅在抽象层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它更在生活层面为人们提供多种帮助,成为人们的生活向导。
“将来方方面面都将融合在一起。在社会大变迁下,媒体将不只是信息服务,而是融入经济当中。”程曼丽说,“一些借助新媒体实现的功能,比如网络银行、电子商务等,早已超越了传统媒体的功能,对媒体的概念都是一个颠覆。可以把网络等新媒体看成一个渠道,其中有媒体所有功能,也有媒体之外的功能,而最后是一体化,在这个一体化中,人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