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水利部部长陈雷
图为水利部部长陈雷 。“最近忙于防汛抗旱防台风,直到今日才有机会接受你们的采访,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水利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在赶赴江西考察水利工作之前的间隙中,在水利部一间普通的会议室里,水利部部长陈雷见到记者后首先笑着说道。
这位部长作风朴实、沉稳干练。2005年3月,陈雷从水利部副部长任上调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任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2007年4月任水利部部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在近3年时间里,他经历了防控淮河流域性大洪水、抵御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艰苦卓绝的水利抗震救灾及应对“莫拉克”等多个台风,奔波在灾情一线,奔波在田间地头,奔波在深山峡谷,肩负着兴水利、除水害的重任。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9月9日电 题:兴修水利 利国惠民——访水利部部长陈雷
新华社记者姚润丰
“最近忙于防汛抗旱防台风,直到今日才有机会接受你们的采访,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水利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在赶赴江西考察水利工作之前的间隙中,在水利部一间普通的会议室里,水利部部长陈雷见到记者后首先笑着说道。
这位部长作风朴实、沉稳干练。2005年3月,陈雷从水利部副部长任上调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任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2007年4月任水利部部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在近3年时间里,他经历了防控淮河流域性大洪水、抵御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艰苦卓绝的水利抗震救灾及应对“莫拉克”等多个台风,奔波在灾情一线,奔波在田间地头,奔波在深山峡谷,肩负着兴水利、除水害的重任。
洪水来时有序应对,大旱之年确保丰收。60年来,新中国先后战胜了七大江河发生的较大洪水50次,严重干旱17次,防汛抗洪累计减灾效益3.93万亿元,抗旱减灾年均挽回粮食损失4059万吨。
提起今年的汛情旱情,许多人都在忧心:年初北方8省冬麦区发生50年一遇的严重旱情,汛期全国210余条江河发生了超过警戒水位或保证水位的洪水,“莫拉克”等6个台风接踵而至……但近日公布的数据令人振奋:今年汛期,全国重要堤防无一决口,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较常年减少近8成,大旱之年夺得夏粮丰收。
在水旱灾害如此严重的情况下,何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陈雷分析说,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汛抗旱并举,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配合,防汛抗旱工作走上了正规化、现代化、法制化的道路。
一组颇具说服力的数据,印证了我国防洪抗旱减灾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
60年来,全国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达3.93万亿元,因灾死亡人数由20世纪50年代的年均8976人,降低到2001年以来的年均1507人。
60年前,旱情监测和预报预警手段几乎是空白。而现在初步建立了全国旱情监测、预报和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1991年以来,平均每年抗旱浇地面积4.6亿亩,年均挽回粮食损失4059万吨。
……
“党中央、国务院把水资源同粮食、石油一起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1998年到2008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总量是1949年到1997年总量的5.5倍,干成了一些多年想干而没有条件干的大事。”陈雷说,60年来,我国先后战胜了七大江河发生的较大洪水50次,较大严重干旱17次。60年前涝则汪洋一片,旱则赤地千里的景象不复存在了。
水利兴天下定,天下定人心稳。60年来,一项项重点水利工程发挥效益,一片片绿洲奇迹般诞生,一个个民生水利工程润泽山峁,水利为农业乃至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促进国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成为造福人民群众的历史丰碑。
“善治国者,必先除其五害,五害之属,水为最大。”“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防范水患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兴修水利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劲”……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孕育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一大批经典水利工程,华夏大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水利建设热潮。
“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60年的成就充分说明,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陈雷说,60年来,国家投入上万亿元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如今,在千古成灾的大江大河两岸,矗立起浓荫覆盖的“万里长城”,上百条巨龙似的新开运河正按照人们的需要吞波吐浪,把洪涝之灾变成了灌溉、发电和舟楫之利。
江河治理成效显著。我国已建成江河堤防28.69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倍,相当于环绕地球赤道7圈多。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的能力。
城乡供水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类水库数量从新中国成立前的1223座增加到86353座,年人均用水量从187立方米增加到440立方米,解决了2.72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1.65亿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农田水利基础得到夯实。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4亿亩扩大到目前的8.77亿亩,占世界总量的20%,居世界首位。以占全球约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保障了占全球21%人口的温饱和经济发展。
“要说新中国治水的历史经验,必须坚持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把水利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必须坚持用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指导水利实践;必须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坚持在治水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水利发展动力;必须坚持把依法治水作为水利发展的重要保障。”陈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