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4日电 题:中国将以“最大诚意”推动气候变化谈判
新华社记者李惠子 袁晔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24日表示,中国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推动今年年底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这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谈判最高官员就这个全球重要问题显示的积极姿态。
受国务院委托,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报告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时,解振华说,中国将本着“对人类生存和长远发展高度负责任的精神”,继续建设性推进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国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为指导,积极参与相关谈判与磋商,“主动提出建议,发挥建设性作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第5次会议将于今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重点围绕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哥本哈根会议旨在达成一项新的协定以取代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缔约方谈判的焦点在于发达国家要不要继续率先减排,如何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
解振华说,中国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和磋商,维护共同利益;注意与发达国家保持对话与沟通,增进了解,扩大共识,缩小分歧。他强调:“坚决反对借保护气候实施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
解振华说:“发达国家应当对造成气候变化承担主要责任,一是其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无约束排放,二是其当前人均排放居高不下,人均历史累积排放更是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几倍甚至几十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齐建国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向国际社会充分表明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时,依然要坚持“中国有排放的权利、发展的权利”。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何建坤说,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主要就是减少化石能源消耗,而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耗还会上升,碳排放也会继续增加,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新能源,支持技术创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他说:“归根到底,中国面临着如何选择最好的发展模式。”
中国政府一直在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提出了“十二五”期间(2011年至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继续下降;政府正积极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电,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世界银行环境官员白佳德说,事实上中国已为应对气候变化做了许多实际工作,例如持续植树造林使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增长,并实施了大量的清洁生产项目,但外界对此并不十分了解。
温家宝总理12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努力实现“十一五”(2006年至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到1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0%。
中国政府将继续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探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体制机制,在特定区域或行业内探索性开展碳排放交易。
解振华说,中国将有效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和气候友好技术,增强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的能力;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加强人员交流和经验共享,支持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