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人民意愿 推进民主政治
阳春三月微风醺,无边光景一时新。
今天,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召开。站在新的起点回望,五年历程不寻常。
滨海新区建设与发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取消春运客运票价上浮,加快食品安全立法……无论关乎国计还是涉及民生,许多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解决,都与政协委员相关相连。5年来,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的人民政协,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第一要务,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拓展参与平台
镜头一:
2006年2月,发生了一件注定载入人民政协历史的事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颁布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对人民政协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经验作了系统总结,是指导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画外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委员这样评价《意见》的颁布。正是乘着这股强劲的春风,人民政协事业蓬勃发展,焕然一新。傅庚辰委员的一番话吐露心声:“《意见》为政协委员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下一步就看政协委员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以承担神圣使命,不负伟大时代!”
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民政协理论,并高度重视理论研究与学习是十届政协工作的一大亮点。委员集中学习研讨班,常委会议之后举办学习讲座,定期举办在京委员学习报告会……一位参加了三届政协的老委员在学习研讨班后由衷地说:“感觉像是又充了一次电,浑身铆足了劲,要努力在政协这个大舞台上有所作为。”
镜头二:
2006年11月23日,全国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并讲话。以此为起点,全国政协两年间前后召开6次高规格座谈会,政协经常性工作创新引人注目。
画外音:
理论之树常青,才有活泼的实践。在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6次座谈会制定了6项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的意见,全国政协的经常性工作正逐步展示出新的面貌:提案工作更加注重协调办理机制;委员视察突出资政建言、民主监督的定位;专题调研明确“高层参与、协同配合、注重实效”的特点……“扩大人民政协的影响,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的话充满感情。
建言彰显身手
镜头三:
2006年9月5日,全国政协礼堂,全国政协“推进西部大开发”专题协商会正在召开。各民主党派、国务院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地方政协各方代表依次发言,会场气氛热烈。
画外音:
专题协商会是十届全国政协完善和创新政治协商形式的一项重要探索。2005年围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2006年围绕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围绕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和国家软实力建设……十届政协连续3年召开5次专题协商会议。
协商还在更广的范围内展开:5年来,政协大会期间,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参加委员分组讨论等活动71场,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听取政协大会发言,参加小组讨论1300多人次;10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也每次都邀请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委负责人到场,与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政治协商,正成为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
镜头四:
2005年3月7日,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委员陈守义受到了一次特殊的礼遇,他关于《不良资产核销必须问责》的发言5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结束时的掌声更是经久不息。
画外音:
5年来,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共提交提案23076件,形成视察报告100多份,提出调研报告250多份,组织大会发言4000多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6600多篇。
从长江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到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到三江源生态保护……一个个大手笔显示出的,是十届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风采。
委员心系民生
镜头五:
今年已是我国第二年铁路春运不涨价。这一政策的出台凝聚了众多政协委员的心血,仅2005年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便有10多份相关提案。发改委、铁道部在提案答复中承诺,充分重视政协委员们反映的维护农民工等困难群体利益问题。
画外音:
民生民意总关情。看病难、药价贵、学费高、房价高等一系列老百姓最关心的难题都为政协委员们关注。委员们以自身的专业知识给予具体而细微的关照,提出破解良策,为之奔走呼号。
镜头六:
2007年5月10日—6月2日,全国政协组织委员全面视察黄河沿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情况,穿越8省区,大多年迈的政协常委们不辞辛劳,入田间,访农户,问民生,看发展。年届七旬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在青海湖畔牧民家里,握着回族老汉的手久久不分开,这一幕感动了很多人……
画外音: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5年来,全国政协共组织了112个视察团,有18位副主席65次带团视察,2816人次的常委和委员参加,形成106份视察报告。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提出切实可行的高质量提案,就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否则很难见到政策的失误和群众的疾苦。” 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总结自己的履职经历时感慨地说。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十届政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的起点展示了光辉的前程。把握人民意愿,推进民主政治,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新一届政协将进一步充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伟大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一个个经典的瞬间……(记者 袁建达 柳晓森 刘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