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英大报炒作“反奥运”失败 罗格称抵制将受到惩罚

时间:2008-02-21 11:00  来源:世界新闻报

  图为2007年8月8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活动中致辞。当晚,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活动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2月14日,英国《独立报》刊登了由一些诺贝尔奖得主和其他一些人联合署名的公开信,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国政府忽视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并把这一政治话题强行与北京奥运会挂钩。公开信中甚至还盗用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签名。然而当天,罗格就发表声明坚决否认。2月15日,《独立报》又被迫为自己的失实报道公开道歉。

  那么这份公开信是谁策划的,有些什么内容,其背景又是怎样的呢?

  大报为低级错误道歉 罗格称抵制将受惩罚

  《独立报》是英国著名大报,2月14日,它在头版以整版篇幅,刊登了由一些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一些曾参加过奥运会的运动员以及部分商界人士联名签署的公开信。

  《独立报》的报道援引签名人士的声明说:“我们看到,中国在2007年仍然同苏丹政府不断加强经济和军事上的合作,并且阻挠联合国通过制裁苏丹的决议。在达尔富尔地区大量难民流离失所的局势面前,中国政府更多的是保持沉默。北京奥运会举行在即,我们希望能够继续呼吁中国政府采取行动,正视达尔富尔问题。”

  《独立报》报道说,国际人士一致认为,中国有能力也有义务为解决达尔富尔人道危机发挥作用。作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国,中国更应当借助这次的全球盛事,向国际社会承诺将发挥更大力量,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间合作。

  令人惊讶的是,《独立报》刊登的信件的复印件上赫然出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签名。《独立报》发出这封联名信的当天,罗格立即发表声明称,他没有签署过有关要求中国改变对苏丹政策的信件。罗格的发言人默里亚在解释这个签字时,语气颇为强烈和气愤。她说:“这完全是无中生有的捏造。”第二天,《独立报》为自己的失实报道公开道歉。

  2月16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接受法国一家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他不担心北京奥运会遭到抵制,“因为抵制行动只会让抵制者受到惩罚”。他还说,个别人的缺席“无损于奥运会的质量,北京奥运会比个人强大多了”。罗格表示,运动员如果利用奥运会作为政治舞台,将受到惩戒。他说,国际奥委会不是政治组织,不应由它来扮演政治角色解决全球问题。

  都是一些过气人物 没有掀起抵制浪潮

  那么,这份联署的公开信是谁提供的呢?据悉,一个名为“危机行动”的组织策划了这一活动。2月12日,这个组织把名单公布给国际媒体。据了解,“危机行动”是一个人权组织,2004年成立,总部设在伦敦,主要受欧美一些演艺人士的支持。

  但事实上,该组织此次获得有实际影响的政经界代表签名其实非常少。在长长的签名中,虽然有不少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但是却没有像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这样的当下重要的国际政界人士,相反,参与签名者更多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获奖的宗教界人士,如199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东帝汶主教卡洛斯,198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南非大主教图图等人。

  在政界人士方面,虽然有英国势力较弱的自由民主党党魁、国会议员尼克克莱格等人,但名单上没有欧美任何一个国家执政党重要人士的名字。

  《独立报》的头版新闻显然没能掀起西方社会新一轮抵制北京奥运会的舆论浪潮,相反,多数欧美国家的政要对于抵制北京奥运会的言论都表示反对。

  葡萄牙国家奥委会主席维森特·莫拉,2月14日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抵制奥运会完全是一个荒谬的行动。欧盟轮值主席国斯洛文尼亚体育部长米兰·兹韦尔15日说,体育运动不应被当作政治武器,并说应避免抵制北京奥运会。

  2月15日,《独立报》再次在头版为早前的行为辩护,但也不得不承认早前的报道并没有得到各国政策决策人士的响应。

  对于《独立报》报道受到的冷遇,英国其他媒体认为,该报试图进行的这次炒作显然没有成功。路透社的报道说,根据该机构驻中国记者的调查了解,多数受访的中国人认为,外界将北京奥运会政治化的舆论战,是无法赢得多数舆论支持的。

  另外,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援引国际奥委会的英国代表雷迪的评论说:“达尔富尔是一场内战,人们当然对此会有强烈的看法,不过国际奥委会作为体育机构,其合同是与奥运会主办城市签署的。国际奥委会不会介入主办国的政治。”

  欧美政要力挺奥运会 60国领导人要来北京

  就在《独立报》刊登公开信的同一天,英国负责奥运会事务的部长乔维尔表示,外界力量借达尔富尔危机抵制北京奥运会的做法并不恰当,甚至可能“帮倒忙”。

  2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专访时力挺北京奥运会。他说,他将按原计划出席北京奥运会。他表示,奥运会是一个体育事件,他不会利用奥运会公开谈论政治问题。

  除了各国政要纷纷表示支持北京奥运外,许多跨国公司也对一些人权组织的游说不以为然。近日,一个名为“达尔富尔之奥运梦”的美国人权组织,专门组织了一场游说活动,盯上了赞助北京奥运的19家西方跨国企业,呼吁它们在达尔富尔问题上向北京施压,没想到却遭到一致的冷眼。可口可乐表示“我们没有建议权”,阿迪达斯表示“这是政府的责任”,松下则斩钉截铁地说“支持奥运与地区事务无关”。而像微软、柯达、通用等11家企业甚至理都没理,气得该组织成员对媒体抱怨说,这些企业“不敢得罪13亿中国消费者”。

  另据报道,2月15日,北京奥组委奥运新闻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初步确定有6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包括一些国家的皇室代表将出席北京奥运会。他强调,包括开闭幕式在内的各项筹备工作都在顺利进行,未受到任何影响。

  视点:少数西方媒体的病态心理

  其实,对于一个稍有常识和政治头脑的人,就能判断罗格签名的真伪。而一直标榜新闻真实客观的西方媒体在刊登前,竟然连最基本的核实工作都没有做,如果不能用缺少职业素质和无知来解释的话,那只能把它理解为别有用心。

  《世界新闻报》记者过去一年在瑞士工作期间,处处能感受到北京奥运会的不断升温,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届由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主办的奥运会。同时,记者也感受到另一种“热情”,那就是西方媒体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对中国近乎病态的挑剔和指责。

  《世界新闻报》记者曾数次前往位于瑞士洛桑的国际奥委会总部采访,几乎每次在谈到北京奥运会的筹备情况时,国际奥委会官员都表示肯定,但西方媒体对此显然不感兴趣,而是不停地在环境污染、交通等问题上纠缠。如果奥委会官员有任何一句话听起来可以“深度挖掘”,这些记者便会大做文章。记得罗格曾经表示,如果北京奥运会期间,气温和空气状况不理想的话,可以效仿以前的做法,将部分项目的比赛时间进行改动。然而这个只在假设前提下做出的表态,立即成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西方媒体的爆炸性新闻。

  在一些西方媒体的歪曲炒作下,北京奥运会的话题早已超出体育的范畴,在多个领域被谈及。一些驻在日内瓦的西方记者从来没有去过中国,他们对北京奥运会筹备的情况更是一无所知,但他们却偏偏爱上了北京奥运会这个话题。在万国宫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经常会有记者挖空心思,费尽心机,要把人权问题、难民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缅甸和苏丹局势等各种问题跟奥运会挂上钩,逢事必谈北京奥运,似乎成为西方媒体的一种新时尚,仿佛不提此事,便有“落伍”之嫌。有时其提出问题的无知程度,既让我们这些中国记者感到愤怒,也让那些国际组织的发言人显得很无奈。

  疯狂的还有一些背景复杂的非政府组织。《世界新闻报》驻瑞士记者的邮箱里经常会收到这些机构发来的邮件,给中国罗列各种“罪名”,公开叫嚣抵制北京奥运会。此次英国《独立报》造假新闻事件的始作俑者就是一家名为“危机行动”的团体。这些团体对北京奥运会的情绪可以用“亢奋”和“焦虑”来概括。“亢奋”的是可以用北京奥运会这个全球关注的热点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引人注意。而“焦虑”的是它们对中国的种种“妖魔化”努力似乎见效不大,而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已指日可待。于是,有的机构干脆亮出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抵制2010年上海世博会。(记者卫敏思 周鑫宇 段秀杰)

分享到:
编辑:杨云涛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