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农民收入增长呈现新特点
与往年相比,今年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出售农产品现金收入大量增加。前三季度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人均1429元,同比增长19.8%。这是农业稳定发展的结果,也与农产品价格合理回归有关。
——工资性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1139元,同比增长20.2%。工资性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务工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所致,前三季度农民务工收入人均1013元,同比增长21.0%。
——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农村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农民家庭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人均458元,同比增长11.7%。
——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继续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人均84元,同比增长21.5%;转移性收入人均172元,同比增长21.2%。这说明农民从政策扶持中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与农民现金收入增长较快相对应,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2年的46.25%下降到2006年的43.02%,表明我国农村总体上进入小康区间,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农民购买非食品类耐用消费品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四要素合力促增收,新型农村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农民增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从2004年起,中央连续下发了4个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有力地支撑了农民收入增长。2007年中央财政各项农业补贴已经达到526亿元。取消农业税、特产税、牧业税和屠宰税,比税改前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200亿元。同时,中央财政实际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逐年增加,今年达到了3917亿元,同比增长15.3%。
二是得益于现代农业的加快推进。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的区域化、优质化和组织化水平,提高了农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2006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优质率分别达到69.1%、55.2%、42%、65.7%,农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
三是得益于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在种养业发展的同时,乡镇企业稳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2006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47亿人。
四是得益于农民外出务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外出务工的政策,切实解决农民工工资待遇低、子女上学难等突出问题。2006年,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到1.19亿人,比上年增长了6.3%。
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尽管如此,但专家表示,农民增收基础还比较薄弱,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粮食稳定增产的难度较大。虽然今年粮食有望稳定发展,但当前的粮食增产仍属于恢复性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尚未根本提高,耕地仍在减少,水资源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仍然突出,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难度依然不小。
——农资价格高位运行。今年1—6月,主要化肥品种价格继续在高位运行,农用柴油为每吨5464元,同比上涨9.63%,其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有明显上升。农资价格长期高位运行使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不利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就业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部分外出务工农民的素质和技能还不完全适应二、三产业发展的需要,就业不充分、收入不稳定,工资性收入对增收的拉动作用将受到影响。
——农产品价格持续上升空间有限。受生产发展、供求关系的影响,农产品价格不可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上升,最终会稳定在合理水平上。
专家指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因此,面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必须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要从促进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建立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合理上升机制、促进农民就业、完善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逐步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记者 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