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司法鉴定机构和人员的投诉50%属实
“又有1家司法鉴定机构、3名司法鉴定人因受到投诉举报被查实而被撤销资格。”今天,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了这个消息。
据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司法鉴定管理局通过群众来信来电、中国普法网举报以及其他形式,收到投诉举报80件,涉及司法行政机关管理的46件。截至上半年,已督促各地司法厅(局)处理完结20件。其中给予行政处罚的2件:1家机构被撤销,3名鉴定人资格被撤销;通报1件;予以纠正的7件;反映问题不实的有10件。
另悉,在46件投诉举报中,投诉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有35件,主要集中在伤情、评残和文书鉴定方面,主要诉求是对鉴定结论不服,对鉴定期限、鉴定人签名盖章、鉴定人资格、技术标准适用、鉴定收费、鉴定人出庭等等持有异议。从查处情况看,占总数50%的投诉和举报属实。
这位负责人表示,对于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凡确实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经认真调查核实后,管理机构将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
能力不断提高查违力度逐年加大 一批规章制度正在加紧拟定中权威披露
中国司法鉴定管理现状
伤情鉴定是否公正可是案件定性的“关节点”,不会出什么问题吧?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刘先生前两天与人发生口角被打伤,告到法院后,他心里一直犯嘀咕。
可是,近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的《对外委托工作实施细则》和《技术咨询、技术审核工作实施细则》,让刘先生吃了一颗“定心丸”。
按照规定,私自接受人民法院其他部门委托、没有加盖“人民法院对外委托专用章”的中介机构,一经发现,立即注销其入册资格。
记者发现,在司法诉求逐年增加,诉讼范围越来越广的态势下,司法鉴定活动中长年存在的多头鉴定、重复鉴定、久鉴不决,以致造成缠诉、闹诉等问题,依然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
而自从2005年10月1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正式施行后的两年来,像石家庄这样出台规范司法鉴定管理规定的地方越来越多,对司法鉴定心存疑虑的当事人也越来越少。
11月7日,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独家披露了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对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自我审视。
管理加强各地出台地方性法规11个
在司法鉴定领域,《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有着很高的地位。用一位一线鉴定人员的话说,“这是一部关于鉴定的‘法律’”。
决定规定了鉴定组织、鉴定人、鉴定监督、鉴定人法律责任等事关司法鉴定工作的核心问题。对保障涉案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进行诉讼活动,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落实这一决定,各地司法行政机关按照司法部统一部署,相继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意见,自上而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按时完成了脱钩转制、体制调整等任务,确保了改革工作在司法行政系统率先落实到位。
2006年10月,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正式成立,司法部出台的《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和《司法鉴定程序通则》,成为司法鉴定体制改革初期重要的进程性标志。
司法鉴定管理局的成立,标志着司法鉴定管理工作正式列入了司法行政的职能序列,而两个办法的出台,则为各司法厅(局)紧随其后相继出台的160余项规章制度打下牢固基础。
据了解,目前已有四川、江西、宁夏、贵州等11个省(区、市)颁布了有关司法鉴定的地方性法规;大多地方制定了加强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意见;21个省(区、市)设立了专门的司法鉴定管理机构,12个省(区、市)成立了司法鉴定协会。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严格依法开展司法鉴定管理工作,按照新的准入条件和标准,开展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审核登记、名册编制和统一公告工作:广东、上海、广西等地坚持高标准严格控制发展速度;江苏、浙江、宁夏等地制定发展规划,提出宏观调控意见;内蒙、青海、新疆等地填补了没有社会公共鉴定机构的空白;四川、重庆、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的司法鉴定实施网络……
据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统计:2005年,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审核登记的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含计算机司法鉴定、电子物证司法鉴定)司法鉴定机构共1385个,至2006年底增至1772个,增长率为27.9%;执业司法鉴定人共17692人,至2006年底增至22601人,增长率为27.7%;司法鉴定业务的检案数量为266241件,至2006年增至505184件,增长率为89.7%。
实验室认可取得一定进展但差距仍大
“我们即将接受来自中国合格评定认可委员会和北京市技术质量监督局的严格审查,以考评是否能够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如果评审通过,我们所的鉴定结果将从此获得世界上五十多个国家的承认。”中国政法大学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的郭兆明告诉记者。
据介绍,中国政法大学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于2005年9月经北京市司法局批准成立,其前身为1986年建立的北京市法庭科学技术鉴定所,隶属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托着近20年鉴定历程积累的经验,曾拥有着为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提供司法鉴定服务的赫赫业绩。顺利完成改制更名的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既是面向社会服务的一家司法鉴定机构,也成为隶属于中国政法大学的科研机构。
与这里踌躇满志的努力相比,全国近两千家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类等“三大类”司法鉴定机构的运转状态,无法让肩负司法鉴定体制改革重任的行政主管部门释然。
“决定要求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具有在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所必需的依法通过计量认证或者实验室认可的检测实验室。2006年9月,司法部印发了《司法鉴定机构仪器设备基本配置标准》,今明两年将进入审核验收阶段。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采用国际标准评审机构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条件,需要大量的投入,从准备、申报到评审,一般需要经过8个月到2年的时间。决定生效时,全国鉴定机构获得认证认可的不到10家,门槛相当高,任务相当重,压力相当大。”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局长霍宪丹说。
据介绍,尽管国外对通过实验室认可一般采用自愿原则,但我国已经把获得认证认可作为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法定要件。
“从长远看这是必要的。”霍宪丹说,经过鉴定机构的努力,目前全国已有20家机构通过了认证或认可,取得了一定进展。
霍宪丹告诉记者,管理部门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主要从开展部分鉴定项目的能力验证入手,推进实验室认可工作。能力验证类似于权威机构组织的考试,合格的就说明鉴定机构具有了某一项鉴定的技术能力,同时具有了申请认可的必要条件之一。“今后将逐步把能力验证结果、认证认可情况与从业资格挂钩,确保司法鉴定质量。”霍宪丹说。
记者从目前国内惟一具有司法鉴定能力验证提供者资格的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了解到,从2005年11月开始,经国家认可委授权,该所在司法鉴定行业组织了3次能力验证活动,参加鉴定的机构已经从2005年的44家增加到2007年的563家。
处罚严格撤销注销数十家违规机构
司法部副部长郝赤勇告诉记者,规范执业活动、保证鉴定质量,关系到司法行政机关的整体形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记者看到了3份行政处罚书,分别来自北京、江西和湖北,日期最近的一份是在9月中旬下达的。
在北京,某司法鉴定中心的一名司法鉴定人接到人民法院出庭质证通知后,未与法院取得联系,未与同宗检案鉴定人交接清楚,也未向鉴定机构负责人汇报,没有按照人民法院的出庭通知要求出庭作证。由于该司法鉴定人不具备不出庭作证的法定情形,违反了有关规定,北京市司法局对其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
在江西,两名司法鉴定人在鉴定过程中,把X光片建议性意见当成诊断性意见,把CT“皮下软组织挫伤”诊断认定为“帽状腱膜下血肿”,违反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及客观鉴定原则,存在虚假鉴定的故意。江西省司法厅依据有关规定分别给予二人停止司法鉴定执业4个月和3个月的处罚。
在湖北,一名司法鉴定人在对一位被鉴定人进行伤情及伤残程度鉴定的活动中,以同一文号出具两份不同结论的鉴定书,受到湖北省司法厅停止执业6个月的行政处罚。
记者了解到,司法部去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执法大检查活动,抽调了7个省的分管领导和处长,组成5个督察组,分赴10个省(区)、20多个市县,查找司法鉴定管理和执业活动的薄弱环节,落实整改措施,规范执业行为。今年底,司法部将部署开展司法鉴定机构清理整顿工作,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行业秩序。
据2006年司法鉴定执业监督管理情况统计:2006年,经省级司法行政机关撤销或者注销的“三大类”司法鉴定机构有22个,816名司法鉴定人被撤销或者注销执业资格。“三大类外”被撤销或注销的司法鉴定机构有53家,鉴定人792名。
相关链接
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局长霍宪丹透露,包括《司法鉴定机构管理规范》、《司法鉴定投诉处理办法》在内的一批规章制度正在加紧拟定中。
霍宪丹说,司法部近期还将颁布《司法鉴定文书规范》和《司法鉴定教育培训规定》,研究制定《司法鉴定职业道德规范》、《司法鉴定名册管理办法》、《司法鉴定机构许可证和司法鉴定人执业证管理办法》;配合国家发改委制定颁布《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组织专家修订《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标准》。
记者手记:
司法行政机关有能力承担重任
中国司法鉴定制度虽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但进入“深水区”则始于两年前司法鉴定体制改革。
在管理机关的工作进程表中,记者看到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鉴定统一管理体制;基本形成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两结合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中央、省、市三级司法鉴定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三大类”司法鉴定管理制度框架;重点建设和形成一批高标准的司法鉴定机构和实验室;努力锻造一支高水平的司法鉴定人队伍……
尽管改革存在着诸多艰难困苦,但司法部副部长郝赤勇表示,实践证明,中央关于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司法行政机关完全有能力承担起司法鉴定管理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