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青藏铁路通车一周年:“天路”助推青藏经济起飞

时间:2007-07-30 08:33  来源:
 青海篇

  7月10日,西宁火车站第三候车室,客运员王永生贴上自创的“passenger man”标签,热情地为一名德国游客讲解健康登记卡如何填写。据火车站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个专门为进藏外籍游客和藏族同胞服务的候车室,正是为应对日益增加的进藏游客设立的。

  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底,青藏铁路开通一年来,青海省接待国内外游客及旅游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和30%。初步预计,今年青海省拟接待境外旅游团队2841个,计59886人;国内团队12000多个,计240000人。人流的增加,同时也把大量资金带到了高原。今年,青海省已签约旅游招商项目10个,签约总金额达到20.82亿元人民币。

  在旅游热的推动下,青海的文化产业也闪亮登场:热贡的藏族唐卡、泥塑,土族的盘绣,撒拉族的刺绣,这些原本“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传统民族工艺,随着铁路的开通走出高原、走向全国。对此,青海省民委副主任司法臣表示:“这一年来,不仅没有看到藏族文化受到破坏,反而看到藏族的生产和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发展。”

  与此同时,记者还观察到,青藏铁路开通的一年,也是青海部分城市开始转型的一年。在距省会西宁800多公里的格尔木,作为承担85%的进藏物资和95%的出藏物资运输的重要枢纽,因为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已开始从过去的单一交通枢纽向“两个枢纽和三个中心”转型,全力打造西部现代交通枢纽和信息通信枢纽,以及现代物流中心、资源加工转换中心和高原特色旅游中心。格尔木市委书记杜捷说,青藏铁路给格尔木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

  “2006年7月1日新修的西宁至格尔木复线,为我们的百万吨钾肥项目增加至少一倍以上的运力。”在格尔木市东边,世界上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旁,中国盐湖集团的有关人士满怀豪情地告诉记者。

  “青藏铁路全线开通对青海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改变了青海边远的地缘状态,使之逐步融入到西部、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中。”正如青海省副省长吉狄马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言,青海的明天令人期待。

  西藏篇

  青藏铁路通车一年来,西藏与祖国东部、中部的经济文化交流明显扩大。西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孙勇说:“青藏铁路从根本上提升了西藏的自我发展能力,不仅为西藏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且促进了西藏与世界接轨,并逐渐形成新的价值观、消费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西藏自然资源的巨大优势经青藏铁路得以凸显,原有的输入型经济模式得以明显改善。

  西藏的资源优势长期以来无法发挥,其制约瓶颈在于资金和运输。青藏铁路通车使得这两大瓶颈正在成为历史。一年来,由于西藏货运成本降低,吸引了大量资金的投入,铁路沿线地区更是依靠交通优势,获得发展动力。

  1986年,中国工程院的藏族院士多吉在当雄地区发现了冰川矿泉水资源,20年来,因为其交通不便,开发不易,只能作为“资源”在高原上流淌;而现在,这些水资源正成为为人所知的“商品”,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铁路的开通。目前,这一以水源地所处海拔高度命名的“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已经是西藏当地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2007年7月,青藏铁路上的第一批集装箱开始启运的时候,人们注意到,所运的全部货物正是当雄生产的“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这些水已经通过“天路”流淌出高原,走进了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的市场。

  记者在5100的水厂观察到,水厂在其水源地周边6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实行了全封闭保护,现代化的生产车间里实现了无菌化管理。水源引出后马上原地灌装,一方面避免了开山引流对环境的人为破坏,一方面也杜绝了引水过程中水源二次污染的可能。对于资源开发可能引起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质疑,水厂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有良好的应对机制,经济发展并不总是要付出环境的代价。”

  西藏最近一年来的变化已经在向世人说明,青藏铁路作为西藏经济的“助推器”,其作用已经开始凸显。铁路的开通不仅没有造成生态环境的问题,而且拉动了西藏的绿色经济,促进了西藏经济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

  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邓小刚对记者说:“青藏铁路的开通把西藏带入了‘铁路经济’时代,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深刻的、历史性的变化。从铁路运行的这一年来看,效果比我们原先预期的还要好。”(本报记者 郑娜 杨凯)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7-07-30 第04版 )

分享到:
编辑:阳艳萍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