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时报》9月23日文章,原题:在中国外交打败美国的地方美国大使告缺
如果一个国家四面环海,那它就不会是小国。如果你想找个人来问问这句话的对错,不妨打电话给中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少将。他在9月1日访问了由散落在印度洋西部的约110个岛屿组成的塞舌尔共和国。他率领的是一支高级军事代表团,与塞方签署了一项军事合作协议。
或者,你可以去问问驻斯图加特的美国非洲司令部司令威廉·沃德上将。在塞舌尔与中国签订军事协议几天之后,美国急派他赴塞舌尔向该国领导人保证,美国致力于发展“朝着地区和全球和平与安全的共同目标的伙伴关系”。不过,那次会晤没有美国大使在场,因为与中国不同,美国没有在塞舌尔派驻外交使团。所以,当中国人与塞舌尔领导人加强两国关系时,美国派出一名军方上将安抚塞舌尔人民。
塞舌尔群岛一直是一个沉睡的战略巨人。事实上,在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和法国曾经为这些群岛争战多年。此外,印度洋作为世界主要能源和贸易航线,近来围绕它展开的权力和影响力竞争日趋激烈,这无疑使塞舌尔处于超级大国争夺的中心,就与上世纪50年代另一个岛国———古巴一样。
在军事上,美国和中国可以认为局势是“平衡的”,但中国人似乎在外交上胜出。中国人在塞舌尔驻有全班外交人马,十分积极地参与日常民间外交。可悲的是,冷战结束时,在塞舌尔接纳美国跟踪和情报站25年以后,美国从塞舌尔撤走大使,理由是国务院必须节省预算,将资金用于在东欧新开的大使馆。美国的这种做法发出了一个不幸的讯息:它在塞舌尔的驻存纯粹是出于“国家利益”,而非对塞舌尔共和国主权及自豪的塞舌尔人民的尊重。正因为此,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塞舌尔,对塞舌尔人民说中国不会是酒肉朋友时,他受到了极大的赞扬。
这不禁让我想到:在什么条件下,美国才会在塞舌尔重开大使馆及开始自己的民间外交呢?(作者希尔·詹姆斯·曼查姆,汪析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