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中欧论坛创始人解读:西方何以不断误读中国

时间:2009-07-17 14:41   来源:新华网

  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欧论坛创始人戴维·戈塞特最近在媒体撰文指出,在全球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北京与西方的认知鸿沟正在不断扩大。作者认为,西方观念变化之小与中国改革变化之大形成反差,这种"认知鸿沟"导致西方不断误读中国,所以扭转这一趋势已成当务之急。香港亚洲时报在线14日以《中国看不见的长城》为题播发了戈塞特的这篇文章。

  在通向理解与合作的道路上横亘着一道巨大的障碍,一条由猜疑、无知和恐惧组成的无形的长城正将西方与中国阻隔开来。这条长城必须要予以摧毁。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中国的长城象征的是一个与世隔绝的衰落帝国,而帝国的精英们无力调整自我以应对变革。今天,"看不见的长城"则指的是西方世界无法全面认识中国正在进行的转变,及她正以何种方式重新分配21世纪的世界权力格局。

  对分析人士来说,西方对新历史环境的反应之小与中国重返世界中心所带来的改变之大是完全不一致的,这也是令他们困惑的根源。

  中国经过了毛泽东领导下的30年革命,又经历了30年由邓小平开启的改革开放。现在,人们已经不可想像:如果没有北京这个利益攸关方的存在,世界秩序会变成什么样子。为协调中央政府以应对新疆地区的紧张局势,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前离开了意大利,这使得八国峰会的级别明显降低,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并非该组织的成员国。

  客观地说,人们必须肯定北京所取得的成就,欢迎她成为一名可以信赖的伙伴,并对美好的前景感到高兴。然而,时常有人怀疑中国的居心,并对中国进行讽刺性的指责,有的人甚至还图谋遏制中国的重新崛起。

  由于西方无法给予中国应得的赞赏,在有些事件中甚至对中国充满敌意,中国社会的一些团体正衍生出反西方情绪。"愤青",或称"愤怒的年轻人",对西方多种形式的中国恐惧症进行指责,并形成了一种极端而危险的民族主义。

  如果不采取措施,双方就有可能陷入互不理解、相互排斥的恶性循环之中。只有通过克服偏见、正视现实、强化交流,最重要的是要不懈努力保持对普遍主义的美好愿景,才会有希望逐渐弥合这一鸿沟并推倒那道看不见的墙。

  通过剥夺他人的人性特征来进行妖魔化的做法并非少见,这也始终是西方勾勒中国印象过程中的一个特点。相互接触与交流可以轻易地克服这些荒唐的偏见,因而各国政府应当对这类活动进行广泛的鼓励与支持。西方学校的课程中应当包含对中华文明的深厚、瑰丽与重要性的介绍,而中国的教育系统也应打开一扇介绍西方文化的窗口。

  缺少认知同样也对隔阂的形成产生影响。许多人至今仍将中国共产党视为一个对人民不尊重,且执意为其成员谋取私利的铁板一块的实体。意识形态也是这道看不见的墙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中国的经济崛起、政治变革与不断加深的社会多元化之间是互相深度关联的,并且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一起,构成了中国的复兴。

  去意识形态化的努力起始于邓小平时代,并且一直在深入;而在这个以人治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中,法治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两点均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证明。中国的精英们能够接纳世界的进步,而西方的领导人若无法认识到中华文明能够将世界提升一个层次,至少应当意识到这一前所未有的接纳力。

  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交流同样也是缩小认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长远来看,公开透明与允许自由出入的政策将使西方舆论越来越熟悉中国人的世界和中国领导层的真实意图。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展公众论坛,参与国际事件,中国知识分子参与全球政策的讨论以及中国传统媒体不断发展以求与西方新闻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共存的努力,将使一个曾经牢不可破、神秘莫测的中国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