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记者在新闻中心所在的海德酒店外工作。目前有100多家中外媒体的新闻记者在乌鲁木齐采访,当地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新华社记者赵戈摄
综合驻外记者报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国际舆论积极评价中国政府对媒体采取开放、透明的态度,努力为境内外媒体的采访报道提供方便。
《印度教徒报》报道说,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中国政府便组织境外媒体进入事发现场,让记者进行现场报道。除此之外,中国有关方面还建立了新闻中心,及时向记者通报最新信息。中国政府这种信息透明的作法反映了一种自信和开放的心态,也表明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外国媒体的报道把事件真相告诉世人。
印度德里大学东亚系主任曼杜·巴拉教授对本报记者说,中国政府此次几乎是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外国媒体开放现场,表现了中国政府坦然面对世界的胸怀。
7月8日,两名境外媒体记者在乌鲁木齐街头拍摄。目前,有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超过80家媒体的100多名记者在乌鲁木齐采访,他们在设于乌鲁木齐海德酒店的新闻中心得到采访信息、互联网、交通等方面的服务。新华社记者徐亮摄
《印度尼西亚商报》总编辑邝耀章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政府此次对境外媒体开放而透明的姿态值得称道。他说,国际社会通过媒体看到中国政府通过采取适当措施,有效平息了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世界透过媒体了解到乌鲁木齐“7·5”事件的真相,这会让更多的人支持中国政府应对此次突发事件的作法。近些年,中国政府在处理很多突发事件的时候,都表现出了开放的姿态。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记者8日从乌鲁木齐发回现场报道说,中国对媒体的“处理方式显得熟练多了”。
俄新网总编辑、俄新社原驻华记者叶菲莫夫对本报记者表示,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及时组织外国记者前往事发地采访,这对外国记者进行报道很有帮助。他认为,这显示出中国的进步和开放。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卢贾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开放中外媒体前往采访报道,并为中外记者的工作提供各种便利。外国记者在新疆的采访从未受到任何限制,这显示了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成熟与高效。
不过,卢贾宁也指出,尽管中国政府为外国媒体客观报道乌鲁木齐“7·5”事件提供了尽可能的帮助,但令人遗憾的是,仍有某些西方媒体刻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进行不实报道。这种出于政治目的的作法严重违背了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人民日报北京7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