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时报》7月2日文章,原题:讨好龙
印度在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中的地位比布什当政时期有所下降,其关键原因在于美国的亚洲政策不再由地缘政治所主导。事实上,奥巴马上任以来的亚洲政策缺少鲜明的战略印记,因而看上去像一盘散沙。奥巴马政府或许有针对每个主要亚洲国家和问题的政策,但缺少一种如何构建亚洲持久权力均衡的战略。其结果是,华盛顿再次首先透过巴基斯坦来看待印度。
不久前,笔者聆听了美国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在东京发表的亚洲政策演讲,他甚至根本就没提到印度。不论是否认同布什的外交政策,至少其亚洲政策是基于一个地缘政治的大蓝图。相比之下,奥巴马的亚洲政策充其量是在寻求增进华盛顿目前所追求的以中国为核心的对华双边关系,并确立一种可能的三边关系。奥巴马团队刚刚公布了一项新的亚洲三边安全框架,涉及美国、中国和日本。在宣布这一计划之际,华盛顿未能承认涉及美国、印度和日本的另一个三边框架。似乎后一个三边框架已失宠于美国新政府,就像美-澳-印-日“四方倡议”在陆克文当选澳大利亚总理后所遭遇的命运一样。
当然,这并非指责美国加深与中国接触,当前美国日益依赖北京提供融资。美中已从冷战后半期的权宜盟友发展为今日这样彼此紧密依赖的伙伴关系,甚至经济历史学家造出一个新词“中美国”(Chimerica)来形容这种融合关系,就像另一个不太有说服力的新词“中印”(Chindia)一样。
然而,中国的海军扩充和海权要求势将与美国的利益发生抵触,包括华盛顿历来对海洋自由的强调。美中经济关系也不牢靠:美国储蓄太少,从中国借钱太多,而中国向美国卖的太多,买的太少。但是,华盛顿对中国却百般迁就,在人权和其他问题上对北京不如对莫斯科那样苛求,尽管中国更可能对美国的全球地位构成切实挑战。
新的美-中-日三边框架重申了华盛顿对中国的重视,将中国作为解决亚洲问题的关键参与者。这种三边框架起初是非传统安全对话,然后过渡到硬安全事务方面,它被视为奥巴马亚洲政策的中心。
但是,尽管奥巴马团队制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政策,甚至在探究美-中-韩三边框架的可能性,它却未能想到美-中-印三边框架。这是因为华盛顿现在看印度不是透过亚洲地缘政治棱镜,而是地区或阿富汗-巴基斯坦,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北京俯首称臣6个月后访问新德里也不太可能改变这一现实。在重新将印度与巴基斯坦相提并论,并将其朝鲜和缅甸政策外包给北京后,美国想要中国通过更多参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事务扩大其地缘政治角色。可问题关键在于,尽管奥巴马政府未能认识到印度所具有的更大的战略意义,但印度在亚洲的角色并不会因此而萎缩。(作者布拉马·切拉尼,汪析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