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美联社和路透社等美英主流媒体近日就中国5 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 I)达53.1发表评论认为,这表明中国制造业已经止跌回稳,并有可能正在稳健积蓄增长动能。
路透社1日援引里昂证券经济研究部主管斐思伟的评论称:“PM I首次有确凿迹象表明,政策的拉动力确实正在起效。出口订单指数虽然仍处于50分界线下方,但订单总数已回升至10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他还指出,5月份库存降幅扩大,这确实令人鼓舞,因为有个别未经证实的反馈显示,产量目前仍大于需求。其实,总体情况正好相反。因此,未来数月产出将持续增长。
里昂报告称,5月份中国制造业生产连续第二个月保持上升,升幅稳健,与长期平均值基本持平。受新业务进一步增长,以及市况好转所支持,产量出现增长,明显扭转了年初的急跌趋势。
数据显示,由于5月份出口订单量下降,内需因此成为拉动新业务扩张的主要因素;海外市场虽然仍处于衰退状态,但降幅已收窄至本轮衰退期的最小值。
同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周一公布,中国5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 I)为53.1。该数字略低于4月份的53.5,但仍处于50上方,显示在中国政府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带动下,中国制造业逐步走出低谷。
这是该指数连续第三个月升至50上方,自去年10月份以来PM I已有5个月低于50这一分界线。该指数高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处于总体扩张趋势,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出现萎缩。
特约分析师张立群称,5月份PM I指数继续保持在50以上,预示经济将继续保持回升态势。他认为,由于投资、消费需求增幅不断提高,对企业生产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这些在新订单指数上也有表现,预计未来经济增长水平将继续提高。
美联社援引1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报道,5月中国的制造业持续扩张。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北京的4万亿元刺激方案开始显现成效,受到拉动的内需抵消了出口的低迷。消费开支、汽车销量、银行贷款和投资均出现增长。
调查显示,5月的工业产量和新订单数都有所增加。这可能意味着政府的刺激支出在促进内需方面发挥了作用。
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主席李晶在一份报告中说:“我们期待着在政府刺激方案的支持下,未来几个月制造业能持续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