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卫报:寻找爱情 自由并非答案-中国婚姻观念的变迁 

时间:2009-05-22 15:03   来源:中国网

  英国《卫报》5月20日文章:寻找爱情:自由并不是答案

  爱从来都不容易,对于赵昆明(音)来说更是如此。这位军官三次申请结婚,三次得到的回答都是:不行。“我的工作是研制导弹和火箭,需要严格保密。所以介绍给我的每个人都要经过严格审查,”这位73岁的老人说道。“如果她们与旧社会的地主或官僚有关系,我就不能跟她们往来。有几个关系发展得不错的,但是党不许我们继续下去了。”

  最终,领导批准他与位年轻的女兵谢玉琴(音)结婚。40年过去了,两位老人对他们的婚姻“非常满意”,并且二人仍旧是忠诚的共产党员。退休后,他们找到了另一种方式为人民服务——给人介绍对象。

  你可能认为赵昆明会羡慕年轻的一代,因为他们可以自由地做出选择。但到赵昆明这儿来的8000个单身汉或大龄女——从工厂工人到公司老板——却告诉你,个人自由并不能保证幸福。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巨大社会变革让许多人获得自由,但又感到因惑。

  每个周未,赵昆明和他的妻子都会离开他们简朴的公寓,拎着装满纸张的沉重纸袋,乘公交车穿过城市来到郁郁葱葱的笔架山公园。他们在树丛中将带来的纸张像晾衣服一样挂成一排:纸上写着征婚者的姓名、年龄、身高、体重、文化程度、籍贯、工作情况和婚姻状况等简单信息。

  正在与赵昆明交谈的谢毕红(音)带着灿烂的微笑,但出有几分紧张。这位纤秀的幼儿园老师几个月来经常光顾这里。“我当然希望找到自己的爱人,但是更主要的是交几个朋友,让我不那么孤单。我认识的人太少了,很难交流。”她坦诚地说道。

  她还年轻,只有32岁,穿着一尘不染的乳白色外套,戴着黑天鹅绒头饰。“好喜欢跳舞、唱歌、非常热心,”赵昆明热情地说道,但觉得她下一次婚姻留下的孩子可能会让很多男士却步。

  中国的离婚率已经从1978年的4.8%上升到目前的超过21%。现在,人们可以摆脱不幸的婚姻,但同时也有逃避责任的。“许多人很快就放弃了婚姻,太轻率了。而男性通常比女性更容易放弃。”赵昆明补充道。

  还有其他新的压力出现。农村人口向城市工厂的流动已经让家庭生活面目全非了。夫妻双方的居住地可能相距千里,但承受压力的不仅仅是婚姻——在农村,由祖先母照顾的孩童一年中最多只能风父母一面、老人很难从子女那里获得经济上的支持。

  社区不断弱化,羞耻感不断削减,以及同情心和丰互间的支持与帮助越来越少。中国的精神疾病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精神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已经超过心脏病和癌症,成为中国医疗体系最大的负担。

  “过去,人们与邻居和朋友交流的机会很多,在自己的社交圈子里八卦或抱怨是很好的减压方式,”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王磊(音)说道。“而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稳私,居住在相互独立的公寓里,极少有机会与自己的邻居交谈并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分化,对共同信念和体验的渴求却在不断增长。宗教在中国出现了发展的势头,孔子的儒家思想也在复兴。人们正在建立自发的、非正式的组织,从老年人协会到环保团体。这些都反映了一个现实,即独立出去的个体,现在自发地希望重新融入到集体当中。

  到目前为止,赵昆明和他的妻子已经成功撮合了1000名征婚者。也许其中很多人把目光放在金钱和社会地位上,但仍然有人是在寻找友情,或者是可以共同照顾对方的伴侣。很快,张怡(音)可能就不再来参加赵昆明的聚会了——他已经计划要结婚了。“我还没有决定跟谁结婚,但是已经有一两个比较理想的对象了,”他说道。他很认同“中国传统式”的婚姻,看重双方之间的感情。“今年我就40了,该解决个人问题了。”“虽然自己生活很自在,但是我更希望体验家庭的温暖。”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台湾新闻 两岸新闻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