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5月13日文章,原题:人民币,战无不胜?作者:NOURIEL ROUBINI
19世纪,世界被大英帝国统治着;20世纪,掌控权转移到了美国。现在,也许我们正在走进一个属于亚洲的新纪元,统治者则为崛起的中国和人民币。虽然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不会在朝夕间改变,但是我们不能再想当然下去了。要不了多久,美元将被其他货币战胜,而人民币就是最佳候选。到那时,美国支撑财政经费和贸易逆差的能力将不复存在,美国将承受巨大损失。
通常,全球储备货币所属国也是外债的债权人。大英帝国的没落,伴随着英镑让出全球储备货币的宝座,英国也在二战期间成为了外债的债务国。现如今,美国也遇到了类似情况,美国巨大的预算和贸易逆差很大程度上依赖着债务国,而这些债务国对于积累美元日益感到不安,美元的衰败是迟早的事情。
那么,谁将替代美元?英镑、日元和瑞士法郎只是次要储备货币,因为这些国家的影响力实在有限。黄金交易太过原始,它也只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才会升值。欧洲货币同盟的长期可行性遭到质疑,欧元踌躇不前。于是,只剩下人民币了。
中国作为债权国,持有大量账户盈余,较小的财政赤字,公债在GDP中的百分比远低于美国,还有稳定的增长。仅凭这些,人民币已经在向美元的权威宣战。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北京提出一种新型的全球储备货币(包括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中国不久后也会希望看见人民币加入他们的行列中去,同样也希望人民币可以作为双边贸易的支付手段。
然而,目前为止,人民币还不足以成为世界储备货币。首先,中国会着手让货币更加自由通畅地进出,使得人民币更加灵活可行。继而,推行国内的财政改革,将其债券市场更具流动性。毫无疑问,想让人民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路还很长,但结果是必然的。通过与几个国家(阿根廷、白俄和印尼)建立互惠外汇信贷,中国已经小有成绩。另外,中国通过香港证券交易所用人民币标价的新规定,也扩充了国内外市场上的人民币份额。
假设中国和其他国家想要将本国的外币储备多元化,不再完全依赖于美元—他们迟早会这么做—美国就得遭殃了。基于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美国早已经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美元强劲的市场使得美国人以更低的汇率借贷,外需保证了国家债券保持在低收益,因此我们才能够以低额利率支撑巨大的赤字。美国能够以本国货币发行债券,因而将美元贬值的损失转移给了我们的债权人。用美元为商品标价,同样也意味着美元的贬值不会引起进口产品价格的上浮。
想像一下,如果中国可以用人民币在全球进行自由的借贷和放贷,最终,人民币将会成为进出口贸易中的支付手段和记帐单位,也会成为国际投资者的保值来源。美国会为此付出代价,我们不得不为进口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私人债务和国债都会上调利率。借贷成本的提高,会导致消费力与投资力的减弱,最终导致增长放慢。
美元的衰败也许需要十多年时间,但是如果我们再不整顿金融商行,这个时间将会缩短。美国必须加紧对经费和借贷的控制,并且促进真正的增长,而不是基于资产和信贷的泡沫。在过去二十年间,美洲入不敷出,增加国外放债和收债已经无法支撑下去。以美元为国际货币的体系,放纵了美国肆无忌惮的借贷。
现如今,美元的地位大不如从前,我们得重新安排事情的轻重缓急,包括重点投资建设“锈迹斑斑”的基础设施,可替代和可再生资源,以及有价值的人力资本。放弃投资那些没必要的房屋和金融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延缓美元衰落的进程,保持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译者:管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