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洛杉矶时报》2009年2月24号文章:中国招揽华人精英归国 记者:大卫·皮尔森/ David Pierson 李丹/Don Lee
许多移民美国的中国人正返回故土,那里有更美好的职业前景。
贾迅(音)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理论物理学博士生,他期望毕业前在华尔街找到一份和复杂金融公式打交道的工作。
但和10位招聘人员接触后却一无所获,这名中国人转向他抛在身后的国家寻找机会。
“我肯定要考虑回国,”27岁的贾说,他一直想先在美国立业,但现在却频频把简历发给中国的联系人。“他们需要人回去。”
中国政府指望着像贾迅这样的“海龟”——他们越过大洋后又学成归来——帮助重组经济并寻找廉价出口之外的扩展之路,中国已经依靠出口经济多年。
去年年末,政府展开了一次很有进取心的行动来吸引他们回来,花费数百万来吸引成功的投资家、银行家、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回国就职。
在去年12月一场为期10天的招聘会上,来自中国的银行、大学和政府机构在伦敦、芝加哥和纽约面试了超过4400人。
南方的广州市建了一个价值3000万美元的基金来吸引海外金融专家,同时深圳市正在考虑今年夏天在美国进行一次多个城市的招聘之旅。
在过去几十年里,点亮中国的经济繁荣对许多海外华人就像一盏灯塔,吸引了美国和其他地方数以万计的华人。
政府统计数字显示,去年有破纪录的5万海外留学生返回中国,比前年多了6000人,更是2004年的2倍还多。
尽管没有官方数据,专家估计回国的移民和在国外出生的中国人逐年增长。
据中国的官方媒体报道,上海有4000家留学生创立的企业,投资额超过5亿美元。
张朝阳是中国知名互联网门户搜狐网的创始人,他就在麻省理工学习过。在中国顶尖的中国科学院,80%的人员都在海外学习过,中国工程院也有一半。
“现在,你能在上海找到你在美国已经习惯的大部分东西,我觉得这儿有更多机会。”毕业于哈佛商学院的叶卫刚说,他现在回国创立了上海永宣投资公司。
随着全球经济衰退,中国经济放缓至2002年以来最慢水平,中国政府希望将来几年更多海外华人回国。
通过寻求海外帮助“他们希望传递积极消息——政府很有远见。”,杜伯(Clay Dube)说,他是南加州大学美中研究院副主任。“这是政治和公关层面的原因。另外的确意识到未来得需要这些人。”
上海金融业高管说感兴趣的人太多,以至于他们一家就从招聘会带回重330磅的简历。
尽管招聘会最终有多成功还不明了,据中国一家知名杂志《财经》报道,上海的金融企业最近的确提供了53个职位作为此次招聘会的成果。
国家级媒体也报道了中国汽车制造商福田公司瞄准了底特律的失业人员,希望能雇用10个研发和生产销售方面的专家。
中国吸引其海外华人的信心折射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繁荣以来,人们对国家前景态度的巨大转变。
早些年间,许多中国学生更愿意留在海外,那时中国还在努力从计划经济中转型。
但近几十年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回国的想法变得越来越有魅力,许多情况下中国对有抱负的人更有吸引力。
跨国公司开设办公室,企业家建厂,沿海地区的城市生活水平也飞速提升。
“年轻一代对回国不再犹豫,”全美华人金融协会的亨利?张(Henry Zhang)说, “我认为这是个永久的转变。”他的协会协助组织了最近在纽约的一场招聘会。
身在加州的张先生属于上一代留学生。他于上世纪80年代之身携带245美元离开中国,来到德克萨斯大学学习物理。他知道去美国然后呆在那里能为他提供最好的机会。
“以前你去美国然后再不回头。你不后悔。你只是不得不一直往前。”今年45岁的张先生说。
现在张先生说他拥有中美两个国家最美好的生活。他经常飞回中国,在一所国际商学院教投资课程。
他拒绝了在中国的全职工作机会,因为他觉得对于他的家庭来说很难让他们离开美国。
上海是这些海归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地,正抓住此次全球经济下滑所创造的机会将上海建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与香港和新加坡竞争。
招聘会现在很平常。去年12月一次低调的活动上,一群海归邀请了65名海外华人在浦东区的万豪酒店待了两天,浦东是中国的金融港和上海证交所所在地。
这次招聘会受到浦东区政府支持,给银行经理人和猎头们一个和像威尔·鲁(Will Lu)这样的人交际的机会,鲁在洛杉矶一家商业银行工作。
34岁的鲁先生是上海人,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的马歇尔商学院,他参加该活动是为了和政商两界的关键人物建立关系。
“和在华尔街一样,你得结识一些人,才能进入这一行,”他说。
浦东是鲁一个月内参加的第三场类似招聘会。其他两场分别在北京和广州。
鲁2001年离开中国时,他记得他和朋友被美国和美国的机会所吸引。他说那种吸引力还在,但金融危机加速了转向东方的速度。
他说,“世界的焦点会转到中国。”(编译: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