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一景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10月30日报道】题:中国人争当电影演员(记者马克·马尼耶发自北京)
如果你有一部电影需要700人来扮演太监,那么生活在一个有10多亿跃跃欲试的临时演员的国家是一件不错的事。在这里就能见到类似的场景:位于北三环的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一座极普通的建筑的大门口。
这是前不久的一个清晨,刚过6点,但是电影厂门口已经挤得水泄不通。这里已经成为全中国渴望成名的演员们寻找机遇的必到之地。大多数人并没有做好拍摄特写镜头的准备——这是一些穿着脏衣服、指甲缝里黑黑的打工仔——但他们渴望在电影里扮演小角色,以改善自已艰难而又枯燥无味的生活。
据估计,每年约有10万人来到电影厂门前,希望能在电影里扮演一些警察、士兵、行人等不起眼的角色。但机会不会降临到那些害羞者的头上,因此很多人会自吹自擂,有时甚至是真“吹”。
43岁的韩世喜(音)说:“我会口技,这让我与众不同。”他噘起嘴唇,吹出一种类似于嗽叭的声音。
一些人戴着夸张的小丑帽,穿着缝着亮片的衬衣,为的是当寻找群众演员的剧组人员出现时,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有时需要人去扮演太监,比如在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这部电影据说需要4000名临时演员,其中包括700名“特殊演员”——被摄制者当做太监的演员。
群众演员出身的王宝强或许是他们心中的样板
韩世喜不会赢得任何选美比赛,但他饱经风霜的面庞成了他在一些犯罪题材影片里扮演跑龙套的匪徒的资本,此类影片在审查制度严格的中国永远是这样的结局:坏人戴上手铐,充满人情味的警察实现了正义,众人皆大欢喜。
韩世喜说:“第一次有一位导演看见我说。‘我想让你演一个贼,调毁妇女,然后对施暴。’”他说完就背起以前的几句台词:“每次我们要去一个货仓,知道吗?不能出错,知道吗?”
有些人说,对情感的把握帮助他们得到自己的小角色,尽管对大多数人来说,充其量不过中在镜头里呼吸,甚至有时候连呼吸都没有:有些人会扮演尺体。来自河北的杨辉(音)说:“我相信我是有天赋的。”她说,自己最近扮演了一名吓坏了的公交车乘客。她为了得到灵感还看了很多电影。她说:“我喜欢看《阿甘正传》。”
尽管一些临时演员通过当保安或是小时工贴补一下自己微薄的收入,但大多数人每天要在这里等上14个小时,他们手上除了时间之外几乎一无所有——他们花时间在这儿闲聊、交流演戏经验或是解释自己为什么应当成为下一个李小龙或巩俐。
同样来自河北的21岁的霍文杰(音)说:“我帅气,长相好,姑娘们都喜欢我。”他戴着一顶牛仔帽,头发向后流成马尾。他说:“我歌也唱得很好。”说着,他拉开嗓门,唱起一首很老的流行歌曲:“茫茫人海中,有你有我……”
一些临时演员说,他们梦想着能去好莱坞看看,他们听说那里的报酬很高,工作环境很棒,到处铺着红地毯,工会很热心地保护你。韩说:“我可能得坐着火箭才能去那儿了。现在的签证限制太多。”
制作公司付给临时演员的报酬是每天大约为7至12美元,但演员们一般能拿到手的连一半都不到,经纪人要从中抽成。中国每年出产400多部电影和数千集电视剧,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只能获得极低的待遇。毕竟这是一个法制还不健全的国家,用人比用电脑技术要便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