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老外大卫的“东盟”体验:用同声传译机 听中国民歌 

时间:2008-10-30 12:43   来源:中国网

  “我是外国人,但我的工作是报道中国,”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记者席上,白皮肤,蓝眼睛的大卫·费格斯很是“抢眼”,“虽然我中文说得不好,但这次主办方的媒体支持做得Very Good!”戴着同声传译机的他笑着说。

  在峰会开幕的前一天晚上,作为中国网报道此次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外国专家,大卫还对第二天的峰会充满怀疑,对中文很怵的他害怕自己在会上什么都听不懂。

  英文简介+同声传译机

  开幕式当天,大卫在会展中心的接待处找到了中英双语的会议简介。“这样我就不用担心听不懂了,上面的资料足够我写稿用的。”大卫回过头对我们眨眨眼,一脸的得意。而对于一些不是英语国家的记者,会场配备的同声传译机还提供了多个频道不同语言的翻译服务,只要你选好频道,会议的所有内容就会用你熟悉的语言实时翻译出来。

  会议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都分别在胸前佩戴着不同颜色的证件,热心地为会场内的记者和参会人员提供服务。“他们的人数真不少。”大卫说。当他尝试着走近主席台拍照时,一位工作人员礼貌地将他拦在了警戒区域内,而在警戒区域的界限上,醒目的中英双语标识就树立在那里。

  看着我们从组织者手中拿到的峰会发言实录,大卫耸耸肩说:“这可能就是我对他们唯一不满意的地方了,为什么没有英文速录员呢?”

  采访高尔夫和民歌晚会

  中国-东盟博览会第五届CAEXPO高尔夫国际名人邀请赛10月22日在南宁举行,作为高尔夫爱好者的大卫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比赛,所以一大早,他就背着相机兴冲冲地出门了。

  大卫回来的时候满脸笑意,手里还拿着举办方送给他的纪念品。热情的人们邀请前去报道赛事的大卫参与他们的高尔夫比赛,并且借给了他一整套的高尔夫装备。在众目睽睽下要打好高尔夫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和以前不同,现在的南宁人在街头不会再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老外,但在某些特殊的活动或者项目方面――比如高尔夫――本地人还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外国人会比较擅长。“遗憾的是我打得太失常了,很丢人。”大卫摇着头对我们说。

  南宁的媒体对这位出现在高尔夫球场上的老外格外的感兴趣,据大卫说,甚至还有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了他。“我能说什么呢?我打得那么烂,对着镜头我脸都红了。”回忆起中国同行们的热情,大卫笑着说。

  第十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晚会《大地飞歌·2008》同样是大卫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虽然很多西方和现代的的元素正在中国大行其道,但真正吸引外国人的,仍然是中国文化中最民族最传统的东西,因此,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能清楚地说出秧歌,太极,皮影戏这些中文词汇。

  晚会上不仅有耳熟能详的中国民歌,还有来自东盟诸国风格各异的传统歌曲。大卫听得如痴如醉,他说:“虽然我听不懂大多数歌曲的歌词,但我能够听出里面表达的感情。”他跟着台上的歌手阿牛哼着《桃花朵朵开》,“比如这首歌,我能感觉到里面的快乐和希望。”

  大卫试图靠近舞台为美丽的马来西亚民歌手拍照,却被站岗的保安拦了下来。他笑着指了指记者证,保安也会心地一笑,用食指放在嘴边做了一个“嘘”的动作便让他过去了。“这次活动的工作人员非常专业,能够在职责允许之内为记者提供最大的便利。”大卫一边欣赏着自己在近处拍到的舞台照片一边说,“当然啦,对外国记者他们尤其热情!”

  自由的新闻采访

  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除了操着各国语言的自愿者和服务人员、中英双语的宣传册和广告牌,大卫还发现了一些采访中的变化,以前经常会遇到以语言不通作为借口回避采访的官员或者群众,而如今,一些仅仅会说几个英文单词的中国人也开始用手比划着和大卫沟通了起来。 “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大卫说,“无论是各国参展的商人还是参观的人们,都希望把自己对展会的看法说出来。我想这样才能让没来到现场的人知道得更详细更全面,至少作为一名记者我很高兴他们这么健谈。”

  南宁,随着每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逐渐地调整着自己的姿态,从一个相对闭塞的城市成为了一座笑迎八方宾客的国际舞台。在这座别名“绿城”的美丽城市,我们领略到的不仅是无限美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感受到了人文关怀的丝丝暖意。

  “我想我该好好学学中文了,”大卫在去机场的汽车里念叨着,“那样下次来南宁,我就能用中文和海鲜排挡的老板砍价了。”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