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2008年10月22日文章:经济引擎中国如何面对全球衰退 记者:吉姆·雅德利(JIM YARDLEY)和凯斯·布拉德肖(KEITH BRADSHER)
北京-三十年来,通过成为世界工厂和输出大量廉价商品,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但如今面临可能的全球衰退和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放缓,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执政者是否能够防止金融危机危害中国的经济奇迹。
这个问题不仅会令中国感到压力,对世界其他地方也是如此。美国官员和许多经济学家称,由于美国和欧洲经济严重低迷,中国继续保持增长对于全球经济至关重要。
但是,许多分析家称,要想安然度过危机,中国需要精密地校准经济模型,进行大量的国内投资和政府支出,并采取政策扩大消费需求,而中国历来就以高储蓄率闻名。
这场全球危机也刚好出现在中国政治的一个重要时刻。这个月就是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三十周年,正是这场改革打开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增长的序幕,这一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也不可避免地提出这样的问题,即中国应该采取哪些手段,才能建立一个真正的现代经济和政治体制。
在地缘政治学的层面,中国看来稳坐钓鱼台,能够自如扩展其影响力。中国从巨额贸易顺差和大量外国投资中获得了1.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还可以打折购买西方银行和实业公司的股份。
但是就目前而言,多数分析师认为中国的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经济。中国领导人称国内的金融体系很大程度上与全球危机绝缘——中国的银行主要业务还是在国内,相对来说,受美国和欧洲银行发行的劣质证券影响不大。但是经济增长率已下降到了五年来的最低水平,失业率也在上升,出口地区的工厂倒闭已有数十宗。国内证券市场蒸发了65%的市值,房地产销售亦节节下滑。
中国并不太可能出现全面衰退,但是明显放缓的经济增长会对执政者提出挑战。传统的观点认为,中国必须保持8%的经济增长,才能创造出足够的就业机会,从而消化就业总人口的上升。许多经济学家预计,明年的经济增速会低于这一水平。
就在上周,还有数千名失业工人在广东倒闭的玩具厂门口要求获得被拖欠的工资。根据中国海关部门的消息,今年前七个月,已经有略超过半数的玩具出口商倒闭,多数是疲于应付新安全标准和订单缩水的小公司。
如果经济增长率“在2009年低于8%,我想他们会非常注意的,”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专家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说,“他们总是非常在意创造就业机会。”
现在,中国领导人已经准备好回应,可能会仿照1998-2000年期间帮助中国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做法。前总理朱镕基当时向防洪、道路建设和新机场项目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以刺激经济增长。这其中大部分基础设施目前都被视为中国取得制造业出口竞争优势的关键。
现在,需要提高的则是铁路和电网。但经济学家称,中国最显著的需求是现代经济的软件——医疗保障系统,更低的教育费用,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改善。
如果中国想让消费者——特别是城市工薪居民和八亿农民——有信心花钱而不是继续把钱存在银行的话,这些步骤就至关紧要。
“和印度相比,中国的基础设施非常完善,”中欧国际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许小年称。“政府要找到成果显著地花钱方式更难了。现在是为刺激(增长)而刺激。”
财政部国际事务副部长戴维·麦考密克(David H. McCormick)在与中国官员的电话沟通中称,了解中国经济规模庞大,加上海外需求放缓,意味着提高国内商品和服务需求将是中国自身利益所在。“他们不会对依靠出口拉动经济期望过高。”他说。
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新措施是上周日公布的土改新政。整个方案的细节现在还不明了,但这一计划首次提出允许农民出租或转让土地使用权,这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经济学家相信,尽管很难看到立竿见影的好处,但这一措施无疑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了更快提高农村收入,发改委还在周一宣布,从明年开始,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将提高,最高可达15%。
改造乡村并创造一个消费型国家的过程可能会非常艰难,其难度很可能不下于将中国转变成为制造业大国。近年来,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已经废除了存在已久的农业税,并提高了农村投入。但城乡收入差距还是在扩大。目前,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000美元。社会保障体系还并不健全,许多农民自己存钱看病防老。
里昂证券长期分析师安迪·罗斯曼(Andy Rothman)称,政府多年以来都在促进国内消费,但是,这必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剂可以治愈全球衰退的速效药。
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中国似乎有机会填补境况不佳的西方衰退后留下的空间,特别是还有巨额外汇储备在手。本月,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拜访北京,寻求经济援助,帮助该国免于破产的境地——鉴于中国被视为坐在钱罐子上,这种提议会越来越常见。
更值得美国关注的是,中国是否会调整购买美国债权的策略。中国专家称,由于中美两国经济依存度非常高,在动用大量外汇储备购买美元资产方面,中国领导人不会进行突然的政策调整。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和其他高级官员目前和中国政府财经高层几乎保持每天联络。
“中国做为负责人的大国,不会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麻烦,”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称,“中国政府非常理性和灵活,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任何政策调整,影响的不只是国内市场,也包括全球市场。”
一些中国专家建议,中国应该使用更多外汇购买西方公司的股份,甚至作为杠杆,获得在公司董事会的一席之地。这些专家说,这可以让中国在全球商业中取得更多技术和经验。
但也有人搬出当年国企中海油收购优尼科遇阻的例子,提出在做出任何可能被视为具有政治风险的决策时都应谨慎行事。本土的压力也同样存在,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一些投资失败后也出现了一些批评的声音。
没有人能确知全球金融系统何时能恢复稳定,但这场危机让很多经济分析师相信,这个系统本身需要重新检查。金融危机“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但人们还是会使用同样的系统,”瑞银证券中国经济研究部主任王涛(音)称,“但他们会考虑如何改善这个系统,那时,中国可能会比以往拥有更多发言权。” (编译: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