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澳大利亚世纪报:印度难以缩小与中国差距的理由

时间:2008-09-27 13:10   来源:中国网

  澳大利亚《世纪报》9月23日文章:印度难以缩小与中国差距的理由 作者 Mark Crosby 译者 小河

  当1979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时,其人均购买力约为印度的2/3。当时,两国经济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农业,尽管两国总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5,但两国贸易总和不到全球贸易的2%。

  今天,中国人均购买力已是印度的两倍多。尽管近年来印度经济增长强劲,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要略快而人口增长要慢,这意味着两国收入差距将会扩大而不是缩小。

  一种普遍看法认为,印度的优势在于英语、有力的法律和民主制度,这些因素将很快使印度赶上甚至超过中国。但在我看来,印度很难缩小与中国的收入差距,更不用说赶上了,这基于如下几个理由:

  首先,中国一直为更多人口提供基础教育,而印度不是。今天印度的成年女性识字率不到50%,而中国接近90%。倘若没有读写能力,势必很难融入现代化经济和进行高效的工作。

  其次,中印之间一个明显差异在于基础设施质量。在中国,公共基础设施是世界一流的,而印度的十分糟糕。比如,过去10年里中国修建了3.5万公里国家级高速公路,而印度的1.5万公里高速路建设尚停留在纸上。中国的公共交通、港口、机场和道路质量要远远优于印度。印度经济惟一具有不错基础设施的是电信——印度的外包和信息技术业务是围绕高质的IT和互联网接入建立的。

  中国之所以能高产出在于其对贸易的开放。自1979年以来,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已从约1%增至逾6%。中国出口产业不得不提高生产率,不然无法在全球市场生存。相比之下,印度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仍低于1%。

  印度对自给自足的历史性依赖保护了其工业,导致缺少创新和提高生产率的刺激。自从上世纪90年代印度开始经济改革以来,这种状况已被改变,但其贸易份额仍只有中国的1/20。

编辑:杨云涛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