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中国中产阶级在赶超美国中产阶级? 作者 [美] Alexander Brenner 译者 胡煜
多年之后,再回头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们最深刻的印象很可能不是体育赛事的成就,而是北京向世界展现出的中国新面貌。路透社9月15日发表长篇署名文章,谈中国中产阶级的增长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1.“中国梦”上升和“美国梦”衰落
从世界级的基础设施到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中国都令人瞠目结舌。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如此之多,以至于北京不得不停驶一半的车辆,才能保证道路畅通。
目前中国股市可能表现低迷,房产市场也许会降温,但一个大趋势却十分清晰:过去10年来,中国城市人口的可支配收入几乎涨了3倍,今年零售增长额也创下10年来的新高。
这一切都显示,一个不断壮大的消费群体正在形成。根据投资银行麦肯锡的数据,截至2015年,约有3/4的中国城市居民将至少达“下层中产阶级”水平。对越来越多的人而言,“中国梦”正在实现。
就在北京奥运会闭幕48小时后,美国民主党大会召开。随后4天中,民主党领袖们在大会上的讲话,几乎都围绕着一个主题:美国的衰落。
美国基础建设已破旧不堪,最明显的例子是去年一条高速公路大桥倒塌,导致13人死亡。更重要的是,美国中产阶级正在遭受严重打击。
去除通胀因素后,处于收入金字塔下层的60%的美国人,收入实际低于2000年的水平。在金字塔上层40%的人群中,收入增长也几乎全集中在顶端最富的人群。最富裕的1%的美国人占有的国民财富,已超过了上世纪20年代“镀金时代”以来的任何时候。或许正像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在演讲中说的:“美国梦岌岌可危。”
你可能会说:等一下!美国至少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而中国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成百上千万的中国人正努力摆脱贫困。这是不是富有的美国人在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呢?难道真如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的顾问说的那样,美国已变成了“牢骚之国”?中国的中产阶级真地赶上美国了吗?
首先,那些勤奋工作、但仍发现自己每况愈下的美国人,并非毫无理由地乱发牢骚。事实上,尽管生活在富裕的美国,人们在乎的事情和其他国家居民其实差异不大——都关心自己最直接的外部环境。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自身境遇的长期发展,以及与身边相似人群的比较。
现在,80%的美国人相信,美国正在向错误的方向前进。今年总统大选最热门的关键词即为“改变”。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迄今的成功,或许就基于此;而麦凯恩近来人气急升,也是因为他成功塑造了自己“勇于改变的候选人”形象。
对于第二个问题,答案似乎是:是的,中国中产阶级正迎头赶上美国中产阶级。尽管中产阶级的定义可能有很多种,但单从消费能力来看,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中国的这种跨阶层人群的生活水准正逐日赶上,甚至超过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
2.消费能力超过美国同类人群
再看麦肯锡数据,它预测在2015年,中国1/4的城市家庭依然处于“贫困”——年收入低于2.5万元人民币;但一半家庭将升至“下层中产阶级”——年收入为2.5万~4万元人民币;另有1/4将为“上层中产阶级”(年收入在4万~10万元人民币)或“富裕”(高于10万元人民币)。截至2025年,仅有一成城市人口会依然“贫困”。
或许这一中产阶级门槛看起来太低,但要知道,这一数据是基于中国全国的情况。2.5万~4万元人民币的年收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之外的地区感觉可大不一样。除此之外,随着人民币的逐步升值,这些收入代表的购买力显然将继续上升。
经济学家们表示,今年中国的零售数据尤其鼓舞人心,因为它显示了较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的上升。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师庄健认为,这一数据的强劲表现,和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要求提升薪资不无关系。此外,低收入人群津贴和地方政府发放的福利费,也促进了零售额的增长。
将来我们回头来审视这个阶段时,是否会把它看作中国中产阶级从美国中产阶级手中接过接力棒,大跨步前进的一年?高盛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在7月份的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称:“从持续强劲的零售额增长可看出,中国消费者在支出方面,实际上已超过了美国的同类人群。”
但是,今年美国和全球经济减速,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也会被拖入低谷?也许中国经济增速的确会掉几个百分点,但仍有足够力量带动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进入高消费阶层。面向中产阶级的肯德基和必胜客餐厅的母公司——百胜餐饮集团,最近向美国《华盛顿邮报》表示,集团在中国餐厅的销售额没有丝毫下降,并将继续今年在中国再开500家门店的计划。加上中国家庭的高储蓄率,中国消费水平明显还有极大的上行空间。
从西方视点来看,中国人购买力的影响力还要更深远。中国特有的低成本劳动力,意味着餐馆、儿童看护和美容等服务性行业,面向的消费群体要广泛得多。中国“下层中产阶级”有能力并愿意继续消费这些服务,而在西方它们往往被“上层中产阶级”独享。
3.美国的今天可能是中国的明天
这一切可能带来一种潜在挑战。中国人向中产阶级生活模式的迅速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那些从农村地区来的低薪资劳动力的存在。近年来中国实施的例如农村改革和出台新劳动法等措施,的确有助于让更多人走上收入的“上坡路”。但这些政策是否能抵消收入不均,或至少放缓贫富分化的脚步,还很难回答。冰冷的事实显示,尽管国与国间的不平等状况正在拉近,但许多国家内部的贫富分化似乎都在加剧。
原因之一当然是全球化。这个让许多中国人迈入中产阶级行列的大趋势,也可能回过头来让中国人遭殃。就像很多美国工人已看到自己的工作被“外包”给中国一样,中国工人也可能看到自己的职位,被来自越南或其他更低成本生产基地的人们占据。事实上,这一进程已经开始。
除全球化外,技术创新的加速也是许多经济学家公认的、导致贫富差距加大的因素。随着科技转变为生产力,为整个社会造益无数的同时,我们正进入一个对劳动力需求更脱节的时代,而这一转变过程造就了更深的收入鸿沟。
我们该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就鼓掌,但让大量中国人跨入中产阶级大门可能只是个开始。国家还必须让他们保住中产阶级的身份,并在这一财富分配两极化的时代,别让他们被抛在身后。美国的今天可能就是中国的明天,而更富裕的中国,可能必须面对这一长期的严峻挑战,从而真正构建一个和谐社会。(注:作者自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来华,曾在广州中山大学任雅礼协会教师,并在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