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国际先驱论坛报:中国的新繁荣助长了健身狂热

时间:2008-09-09 13:45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9月8日文章,原题:中国的新繁荣助长了健身狂热

  吴瑞瑶(音)每周有几天要去健身房,在那里骑脚踏车出一身汗或在私教指导下做伸展。对这位36岁的广告销售代表来说,90分钟的锻炼已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这幢能满足不同健身标准和需求的4层健身俱乐部,在10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上世纪90年代时,每当我想起体育馆,感觉就是只有哑铃和跑步机的房间。”吴说,“我妈妈则认为做家务活就是锻炼。”

  经济高速增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很多中国人开始青睐物质享受,这在过去曾被谴责为资产阶级的放纵生活。如今,人们能自由地塑造和放松身体,健身俱乐部应运而生。“一旦人们有了更多时间和金钱,就会考虑健身,”国家体育总局负责健身产业的顾皓宁(音)说,“如果仍然只能维持温饱,这是不可能的。”

  一代人时间以前,多数人还在公园和街道旁锻炼。现在,在这个很长时间笼罩着饥饿阴影的国家里,食物充足,甚至还有迹象显示出现肥胖问题。

  马特·李维士这名新西兰人1997年来到北京,很快看到了向新兴中产阶级推广健身的商机。2001年他开办的一家健身中心是北京首批私营体育馆之一。在大部分工作日的夜晚,这里挤满了来锻炼的年轻中国职业人士。《Elle》杂志中国版前负责人说:“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一直努力工作,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成功……他们现在有了一切———金钱和地位,却发现健康变坏了。”

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中国在体育器材和其他娱乐设备上的投资与去年同期相比跃升了8.5%,达到15亿美元。体育馆和健身中心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还远远没饱和,而较小城市还未得到开发,这意味着该产业一定会保持增长态势。“我觉得锻炼后精力充沛,身心舒畅,”吴瑞瑶说,“否则我会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钱花得值……”顾皓宁说:“中国人想长生不老,美国人想享受生活,这都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这种花费是老百姓从心底里愿意的。”(陈一译)

编辑:杨云涛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