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综述:德国企业仍看好在中国投资

时间:2008-06-24 14:5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柏林6月23日电(记者郇公弟)近来,海外资本从中国内地回迁的消息经常见诸欧洲报端。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说,长期以来,欧美相当多的消费品都在中国生产。由于工资低、基础设施好,中国内地成了无可竞争的生产基地。“但是,工资和能源价格上涨、环保政策趋于严格、税收优惠减少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目前迫使一些企业考虑将生产基地迁出”。

  近一两年,面对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一些台资和韩资企业开始撤离中国内地。不过,多数欧洲企业却并不急着撤资。上海德国外贸商会今年初对上千家在华德企的调查表明,90%以上德国企业准备在近期继续扩大在中国内地的投资,而在6年前的上次调查中这一比例为80%。

  德国《南德意志报》报道说:“欧洲企业也在抱怨费用增长的压力,但与韩资和台资的竞争对手相比,欧洲企业在中国内地面临的价格压力相对较小,因为它们的工资比重明显偏低,往往只占生产成本的15%到20%”。

  制造业资本像水一样,会向成本低的地方流。虽然近年中国内地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但仍然不足欧洲的五分之一。对于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在华欧洲企业而言,目前远未达到“从外迁到回迁的拐点”。

  江苏太仓聚集了上千家海外资本企业。据悉,近年来迁入的德资企业每年都有二三十家。太仓开发区副主任冯玉良对记者说:“偶尔会有考虑回迁的欧洲企业,其主要原因大都是经营失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中国市场这也属于正常现象。”

  此外,如果企业在中国内地投资仅仅是看重低成本,而不是为了开拓中国市场,其投资的成功率也要低很多。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调查表明,那些把中国内地同时作为销售市场和生产基地的企业,比那些只把其中一个因素作为目标的企业要成功得多。

  部分欧洲人士认为,随着中国内地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可能会有一些海外资本企业考虑将生产基地迁往东南亚、印度、东欧等地区。年初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在打算把生产基地迁出中国内地的企业中,一半以上认为越南是最佳替代选择,另有37%的企业认为印度是第一选择。但最近越南发生的金融危机,使一些企业痛感选择投资地必须考虑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性。而东欧国家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技术获得困难、主管级雇员短缺等,也一直是影响其投资吸引力的致命因素。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投资竞争力仍然在逐步上升。安永会计师事务所6月5日发表的年度报告显示,因为拥有巨大的未开发市场、乐观的经济增长潜力以及充满创新活力,中国首次成为跨国企业经理人眼中“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国家。

  德国斯图加特市长谢斯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德国企业都不能忽视中国13亿人的巨大市场……未来将有更多德国企业到中国生产,这不仅是德国企业保持全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德国本土的就业岗位。”

  中德经济金融协会主席王学军表示,随着中国内地产业水平的提高,部分海外资本企业迁出,国内企业重新获得部分市场份额,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不一定是坏事。不过,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西方企业前往中国投资设厂仍将是主流趋势。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