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1日报道,绵阳九洲体育馆门前是四川省最大的帐篷城。帐篷城的灾民一直表现得礼貌、耐心和有序;整个帐篷城运转得有条不紊。
帐篷城后面有一个告示栏,上面贴满了寻找失踪父母和孩子的启事。旗杆上的三面旗帜都降了半旗,无家可归的灾民正在收看最新的电视报道。
周围的灾民有的在寻找家人,有的在寻求紧急援助,有的在排队领取米饭和方便面。绵阳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好像是名义上的负责人,也很了解这里的情况。他说,九洲体育馆安置了两万名无家可归的灾民。这座帐篷城的秩序主要靠人们自觉维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青年志愿者刘宇(音)在告示栏前面摆了两台笔记本电脑,以便幸存者在资料库中寻找亲人。他说:"我不知道谁是这里的负责人。我们只是听从研究院的指示。"
灾民们有的睡在跑步机上,有的睡在拳击台上,有的睡在刚刚支起的防雨布下面,还有的睡在军用帐篷里。有些灾民在哭泣,但大多数人都克制了自己的悲痛心情,还有人在为自己发牢骚而表示歉意。
42岁的范兴武(音)是一名种植土豆和玉米的农民,正拿着搪瓷杯和筷子排队领取晚餐。他说:"我们有时候要排很长时间,如果来得太晚,可能就没吃的了。我们知道现在是困难时期,不会要求太多。实际上,我想要的就是晚上睡觉时有东西盖住肚子,而不是共用一条毛毯。"
最早到达帐篷城并注册过的灾民持有身份卡。有人说持有身份卡的人得到的福利和食品较多,但没有身份卡的人也有饭可吃。到了20日的吃饭时间,突然有一批志愿者带来了大桶的饭菜,他们当中还有两名和尚。当饭菜被发放一空后,没有领到饭菜的人就静静地消失了。
与此同时,失去亲人的灾民把悲痛转化成了求生的力量。20日,84岁的蒋国资(音)为领取米饭和蔬菜排了两个小时的队。他颤巍巍地端着两个碗,一个是他自己的,另一个是他妻子的。他妻子腿受了伤,只能在体育馆里等他。但蒋国资发现,志愿者只给每个灾民盛一碗饭菜。他说,"有很多人照顾我们,但灾民实在太多了。我可以吃方便面,可我妻子不爱吃,所以我吃饭没问题"。
北川医院的会计郑超(音)说:"现在还不是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的时候。"他说,帐篷城的生活主要围绕着吃饭在转,灾民们大多在相互询问逃生的过程和家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