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世界称赞中国救灾

时间:2008-05-19 09: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5月18日,空降兵某部官兵在传送石袋扎桥墩。 空降兵某部官兵自5月13日进入地震重灾区平武县南坝镇后,全力抢险救灾。由于南坝镇和外界被一条湍急的河流阻断,这支空降兵抗震救灾部队克服重重困难,在急流上用竹排紧急架设一座“生命桥”。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四川大地震已经发生近一周,救援行动仍在紧张进行。外媒指出,在这场中国式的救灾中,中国的人民、政府与军队的表现都赢得了世界的赞赏。

  “第二次长征”

  韩国《朝鲜日报》记者17日发自都江堰的报道称,中国政府已投入10万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展开救援,持续同地震抗争。

  这篇题为《中国军队弃枪扛锹赴灾区展开救援大长征》说,运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200多辆军用卡车和大巴风尘仆仆地聚集在都江堰紫坪铺镇。这里是从四川省成都市通往震中汶川的要道,距离汶川县边界2公里。军人们背着铁锹和救急粮食,开始徒步走向汶川县。这里距离震中汶川县中心约60公里,距离最近的映秀镇30公里,而且都是山路。

  南京军区的一名解放军战士说:“为了和灾难搏斗,我们开始展开第二次长征。”

  运送救灾物资和伞降部队的直升机不停地飞往汶川县。

 

 5月18日,海军陆战队战士在转移受灾群众。

  地震发生后,有400多名群众在转移途中被困在大山深处的清平乡高桥路段,缺水断粮。18日清晨6时,由海军陆战队两栖侦察队50名骨干队员组成的救援突击队,徒步十多公里的塌方山路,排除千难万险,攀越多处塌方路段,采取分组接力的方法,火速转移群众。截至发稿时,救援突击队将绵竹天池乡和清平乡83名因地震被困6天的群众成功营救到安全地带。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全世界赞赏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19日报道称,大规模的救灾努力,以及中国政府在应对灾难过程中显现的透明度,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赏。

  《新西兰先驱报》上周末发表社评称:“中国在对本周四川灾难性地震的反应中,展现出同情、公开和效率,给国家带来新形象。”

  曾在“9?11”之后发表著名言论称“现在,我们都是美国人”的法国《世界报》在社评中称,中国很好地应对这场灾难。

  5月19日4时58分,北京天安门广场在正常的升旗仪式后下半旗,以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这是武警战士升起国旗。 新华社记者 唐召明 摄

  感动无所不在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9日发表的一篇读者文章称,汶川5.12地震让每个人揪心。近两天几乎所有的话题都是这场灾难,几乎周围所有人的情绪也都是前所未有的一致:沉重,哽咽,盈眶的热泪。但同时,我又时时被周围的氛围所感动,切身的体会着所有中国人心手相联的热潮澎湃。

  文章说,温家宝总理亲临现场,喊话已嘶哑的嗓音依然殷切传送对灾民的万千关切;看着他无助而又万分痛楚地安慰哭喊的幼童,强忍泪水对小孩说“马上你就有奶粉、饼干吃了……”,这个画面让人心碎。

  电视的镜头中不时播出为义务献血在街头雨中排着长长队伍等待的人们;

  央视新闻频道男主持话语哽咽,几次停下低头平稳情绪;

  网络中到处流传的灾区自救故事,一个个舍我为人的故事令人淆然泪下,人性的光辉如此让人真实、真切的感受;

  无数企业捐助,日益增多的捐赠在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捐助名单让人心中涌上暖潮……

  三天全国哀悼日

  英国广播公司18日报道称,中国国务院当天宣布,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中国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

  根据这项宣布,5月19日14时28分起,四川大地震发生整整一周时,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有关方面还宣布,奥运火炬传递也将暂停3天。据信,这是中国首次宣布自然灾害全国哀悼日。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地震局宣布,在经过对地震参数的详细测定后,已将汶川地震震级从7.8级修订为8级。

  在此之前,中国国务院公布了汶川大地震最新的伤亡数字。地震至今已经造成全国合共32477人死亡。此外,国务院数据还显示,截至18日14时,地震造成的伤者已经超过22万人。

  目前地震救援工作仍在紧张进行,重灾区之一汶川也再次有生还者获救。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继续在灾区察看,18日抵达什邡市。副总理李克强则抵达绵阳慰问灾民。

  中国卫生部表示,目前灾区已经实现医疗救治全覆盖,也没有发现重大传染病疫情。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