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稿:自上世界60年代中国总理周恩来出访非洲以来,中国一直十分重视对非外交工作。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就多亏了重视对非洲外交的重视。日本《选择》月刊3月号就中--非洲关系刊发文章预言:在21世纪的国际政治中,中国与非洲是否会结成一个巨大的阵营呢 ……
作为周恩来总理那次访问的成果之一,中国与非洲国家建立起了定期进行部长级会谈的中非合作论坛机制。首次会议于2000年召开,之后每3年举行一次。尽管法国和日本在此之前也建立了类似的对话机制,但是却完全被中国抢了风头。
估计目前活跃在非洲大陆上的中国商人已经超过了80万。有800家中国企业在49个非洲国家开展业务,并在当地成立了490家合资企业。
石油是连接双方的纽带。安哥拉从2006年开始超过沙特,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苏丹的大部分石油也出口到了中国。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在欧美企业撤出这片土地之后,中国开始了在那里的勘探、开发和生产。木材出口是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贸易。利比里亚、加蓬和赤道几内亚都是木材出口大国。
法国企业在争夺石油和矿山开采权的斗争中屡屡败给中国企业。日本政府也因为大量削减在这一地区的政府开发援助,影响力日益减小。
另一方面,中国又以维和大国的姿态再次登场。中国目前在非洲7个地区派遣了超过3000人次的联合国维和人员。在苏丹和乌干达等地还有中国建造的步枪工厂。除了经济层面的交往,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安全保障领域的联系也日益紧密。
中国没有在非洲殖民的历史,也不会没完没了地指责当地的政府管理、人权和腐败的问题。在2005年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活动上,中国极力强调郑和的远洋航行不是侵略而是友好访问。
对中国来说,今后的问题不是如何机智地应对欧美的批评,而是如何构筑非洲的和平与稳定。对于大量投资和进军非洲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才是最具实际价值的问题。(编辑:陶志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