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环境】亚洲时报:中国将投入数千亿元人民币清理河流

时间:2007-11-27 10:41   来源:中国网

  《亚洲时报》2007年11月20日文章:中国为水污染付出沉重代价

  为缓解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中国政府计划在未来几年里投入数千亿元人民币对主要河流进行清理,防治这些重点河流的水污染。

  中国又是世界第一大水资源消费国,但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据估计,中国600多个城市大约三分之二都有缺水的问题,其中100多个城市属于“严重”缺水。

  由于工业污染导致水质下降,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恶化。在今年10月召开的“第三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上,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透露,中国将投入2565亿元人民币(约合342亿美元)加大对海河、淮河、辽河、黄河中上游等11个流域的水污染防治。

  王金南介绍说,重点防治流域涉及中国23个省、市、自治区,总面积约275万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8128.7亿立方米,总人口约7.88亿。重点治理工程被确定三类,分别为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和区域污染防治工程。如果再考虑到治理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所需的费用,这11条河流的水污染治理资金总需求将高达4000到4500亿元,他说。

  2006年,中国政府制定的水污染治理预算约占全年GDP总值(20万亿元)的2%。根据中国国务院印发的一份白皮书显示,从1996到2004年,中国在污染控制方面的投入累计9520亿元,仅占同期GDP总量的1%。

  水污染防治对于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而言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黄河、淮河流域一带的省份地区,由于当地经济落后,所以控制污染将会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

  而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所面临的问题则是,如何协调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在个别地方,一味追求GDP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了环境污染的思想源头。例如,2005年东北松花江流域一家化学工厂发生爆炸,结果受到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河水绵延数千公里。今年6月,江苏省的太湖出现了大面积的蓝藻爆发,致使数百万人的日常饮用水受到了污染。

  中国要为现代化建设以及治理水环境付出何种代价,这是社会公众和政府官员们一直辩论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不治理河流污染,下游老百姓会不满意;如果治理,企业主可能会不满意”,《三联生活周刊》引述浙江省温州平阳县的副县长陈景宝的话说道,“两者选其一,我们只能选择后者。因为老百姓不满的话我们没底气,企业主闹事的话我们底气足,你污染就要付出代价。”

  平阳县辖下的水头镇被誉为中国的“皮都”。在这块36.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挤满了10万人口,其中3万人主要从事皮革业,这里约有1200家小型皮革厂。由于制皮工序中大量使用了硫化物、石灰等致癌物质,而且小型工厂都没有污染控制措施,因此对当地的水质和空气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污染,以至于居住在下游的村民们开始四处上访、要求当地政府立即采取措施。

  在多年的拖沓和不作为之后,公众压力终于迫使平阳县政府开始严肃处理污染治理问题。政府将全镇3300多个用于皮革染色加工的转鼓减少到了500个,把1200多家皮革加工厂整改重组成了 39个大型的工厂。由于缩减皮革加工业的规模将使县财政收入减少1.5亿元,同时还让许多皮革厂老板放弃了自己赖以维生的生意,增加了失业人口,因此县政府目前正积极鼓励当地发展其他一些不污染环境的高附加值产业。

  在太湖爆发蓝藻的3个月后,江苏省强制关闭了苏州、无锡和常州市附近的1000多家化学工厂。宜兴市位于太湖边的周铁镇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化工基地。全镇150多家小型化工厂将近2/3都被下令关闭,涉及的总资产将近500万元。

  “关闭这些工厂后,我们的GDP总量从宜兴市的第3位下降到第6位,但是抱怨环境污染的人也少了许多”,周铁镇党委书记吴锡军说道。

  位于西北部的青海省是一个相对落后的省份,农业和畜牧业是主要经济支柱。该省最近下令禁止在青海湖周围进行土木工程。青海湖被当地的西藏人民奉为圣湖,虽然没有受到工业污染,但是旅游业所制造的垃圾和废水仍然对青海湖的水质造成了影响。

  去年青海湖共接待了89万多名游客,而今年的游客人数还将突破100万人。许多酒店和餐馆把未经过处理的垃圾直接排入湖水中,而游客普遍缺乏环保意识,随地乱扔垃圾,这些问题都给青海湖及周边地区造成了污染。

  北京某公共环境研究所的研究员马军(音)说,“环境危机制约了地方政府,让他们无法追求有利于维护生态和社会稳定的经济增长。”

  不同地区的地级政府之所以在防治河流污染方面共同合作,是因为一条河流往往影响到几个地方行政区。根据江苏省近日出台的新规定,如果太湖下游的水质下降,太湖上游的城市必须给予下游地区赔偿。

  另外,江苏省还和邻近的山东、安徽、浙江等省份签订了共同防治河流污染问题的协议。按照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如果上游地区发生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下游地区有权要求责任地区关闭污染源企业并向责任地区提出生态补偿要求。

  到目前为止,许多污染河流的企业已被关闭。有关政府部门正在就如何加强河流污染保护法咨询公众的意见。有人说,现行的相关污染处罚力度过轻,基本上起不了遏制作用。除了建议加大处罚力度,还有民众呼吁对屡教不改的污染企业处以每日罚金,直到这些企业停止排污为止。

  另外还有不少群众强烈要求把环境保护成果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标准。目前考核地方政府表现的主要标准是地方GDP的增长速度,环保成效毫无意义。因此专家担忧污染源企业可能会迁移到相对落后的西北部地区。正如水头镇的一名妇女所说的那样,“就算我们这儿干净了,其它地方的水也会被这些皮革厂污染的。”

编辑:董洁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