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是法国独立的国际关系研究机构,定期出版的国际关系年鉴和《外交政策》在政界和学界有一定影响力。在萨科齐总统访华前夕,该所亚洲中心主任瓦莱里·尼凯女士接受了记者的书面采访。
“希望单独考虑法国分量”
记者:法国总统萨科齐将要访问中国,您如何看目前法国的对华政策?
瓦莱里·尼凯:法国外长库什内不久前访问了中国,他明确表示中法关系将会更好。这说明虽然现在法国经常讲“变革”,但是依然非常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新总统有保持与中国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意愿。当然,法国国内在内政、外交领域包括对华关系等方面有一些争论,新总统可能希望在外交政策领域体现出自己的一些特色。
我个人认为,萨科齐总统此次对华访问的成果可能对未来法国对华政策的走向有一定影响,包括中法战略伙伴关系的内容、范围和水平等。萨科齐总统可能比以往更加重视经济关系,包括中法之间的贸易平衡以及双边投资等。他跟中方一样主张“双赢”,这将是中法关系中一个重要内容。
记者:您提到中法战略伙伴关系时,将战略伙伴加了引号,这是为什么?
瓦莱里·尼凯:关于战略伙伴关系的范围和内容的讨论似乎正在继续。中国与很多国家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其中包括法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国,实际上这些双边关系各不相同,所以每次都会考虑所谓“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义和战略含义。
中国与法国乃至欧洲都体现出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意愿,应该说双方关系的未来取决于各自对战略伙伴关系内容的共同认定,而事实上似乎这方面还没有完全明确,所以我加了引号。
记者:法国方面对这种战略伙伴关系有什么具体期待?
瓦莱里·尼凯:我个人认为,法国乃至欧洲越来越希望,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中、欧、美三角战略框架中,希望中国能够单独考虑法国、欧洲的分量和利益,而不仅仅是出于一种战略平衡考虑。战略伙伴关系应该涵盖政治、经济及战略领域,也应该包括一些中欧范围之外、但与中欧利益相关的领域,比如伊朗核计划、国际发展援助等问题。
“萨科齐访华更关注经济”
记者:萨科齐总统在一些讲话中经常提到一些“自由世界”、“人权”等概念,如何看待外交政策上的意识形态问题?
瓦莱里·尼凯:相对而言,萨科齐总统本人确实比较亲近美国,他最近已经两次去美国,一次是去度假,一次是正式访问。他也曾经表示法国将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确让人感到有强调法国和美国共同价值观的倾向。
估计萨科齐总统访华期间也会提到“人权”等问题。法国总统出访很受国内媒体关注,大家都关心他将说些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必须”提到这些问题。不过,我个人认为他更关注的还是经济问题,尤其是一些企业关注的某些重要合同能否签署,能否平衡两国之间的贸易,达到“双赢”局面。
记者:您认为,中法之间在国际关系领域哪些方面有加强合作的可能?在哪些领域容易出现分歧呢?
瓦莱里·尼凯:法国越来越重视中国在国际多边机构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积极评价中国在国际维和、推动解决朝鲜核问题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在中国对非洲提供的发展援助等一些问题上,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论,在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及人民币汇率等问题,双方可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对话。希望法国与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能够发挥负责任的作用,在一些国际热点问题上双方可以加强对话与交流。
“欧洲对中国仍有误解”
记者:萨科齐总统不久前在法国驻外使节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法国面临三大挑战,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的崛起。法国认为中国是威胁吗?
瓦莱里·尼凯:法国的精英阶层并不认为中国是一种威胁。法国也好,欧洲也好,在亚洲没有军事存在,当然在北约的作用等问题上还有不少争论,但是总体上对法国来说中国不是威胁。
不过,在经济层面上,中国的确构成了挑战,“挑战”一词本身没有贬义,只是一个客观叙述。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部分得益于大量出口,廉价劳动力、低社会福利等方面的低成本使得中国企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客观上对别国构成了挑战,在某些方面迫使我们重新考虑调整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
中国将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活力给西方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按人均计算,中国仍然是一个穷国,在环境和社会福利领域负担沉重,国内进口市场仍然有限,因此短期内不可能成为美国那样的大量进口国家,西方对中国经济和市场的过高预期值与现实之间存在落差。
欧洲国家领导人受国内舆论和媒体的影响,比较重视本国经济增长,他们受到工业企业外迁、对华贸易逆差等问题的困扰,对中国实际情况并不十分了解,不理解中国回应或适应外部要求的能力有限这一现实。
另外,欧洲人对中国的看法最近一两年来有些改变。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是现在人们更加关注的是中国的大量出口,比如“低质廉价的中国产品侵占欧洲市场”等问题,虽然实际上中国低价产品有助于抑制当地通货膨胀,但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是大量进口以及企业外迁带来的就业机会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