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假期】世界关注中国调整节假日 称权利的觉醒

时间:2007-11-15 10:51   来源:环球时报

  中国调整法定节假日成为时下中国人最关心的事情,也引起国际上相当多的兴趣。德国《明星》周刊认为,中国的假期改革和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一样快。这不仅反映了中国的巨变,也反映了人们对于休假权利的觉醒。的确,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15年内经历了双休日、黄金周和本次的三轮节假日大调整,这期间只有前苏联和东欧地区因政治原因出现过节假日大变动。另一方面,中国也同时是世界上加班最盛行的国家,不仅带薪休假难以推行,很多法定节假日也经常在一些工作单位里被占用。总体上看,中国依然是休假明显不足的国家。因此很多中国人这次表现出“多多益善”,“欢迎新的,怀恋旧的”复杂心态。在世界范围内,理解中国此次调整的评论似乎是多数。一些专家认为,在取消“五一”黄金周之后,带薪休假制度能否得到广泛地落实,将是塑造中国人未来假期感受的关键。

  “对劳动者和钱袋都好”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说,关于黄金周制度废除等问题引起公众的激烈讨论。草案在新华网、人民网、国家发改委网站以及新浪、搜狐等网站上公布,并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从9日上午方案公布至当晚10时,5大网站共有约45万名网民参与了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网民支持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到11天。七成多的网民支持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八成网民支持保留国庆节和春节两个黄金周,八成多的网民支持将春节放假时间提前到除夕。近八成网民支持将元旦、“五一”及三个新增法定假日与前后周末调整成连续三天的“小长假”。九成多的网民支持全面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民众目前最主要的忧虑是:很多单位除夕实际已经放假,春节放假提前等于减少1天假期,此外,“小长假”不利于安排长时间出行,意义不大。大家还担忧“职工带薪休假规定”能否得到真正执行。

  英国Mathaba网站说,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人开始享受更多的节假日。1995年前,公职人员每年只有59个休息日,包括周日和其他假日。1995年,中国开始实行双休日,假日天数增加到111天。1999年推出黄金周之后,假日数量增加到114天。新计划将把人们的假期增加到115天。

  路透社说,数十万人在网络上留言,多数人对调整草案表示欢迎,但有人也提出了问题。一位网民说:“如果只有一天的传统节日假期,我们还是不能回家团聚。”文章说,支持者希望这一改变能缓解“五一”黄金周的交通混乱,并重新拾回人们对于传统中国节日的重视,但这对上亿名工人来说可能没什么改变,因为雇主即使在官方假日期间也希望他们继续在工厂、饭店、商店中工作。

  香港《南华早报》11月11日的社论说,新的假日计划对劳动者和钱袋都好。新的计划表现了对文化、传统、家庭更大的尊重,这些价值观在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变革中是值得保留的。文章说,新的公众假日制度不仅对普通劳动者是个福音,而且会比黄金周拥有更大的推动旅游和消费的潜力。带薪休假制度也是如此。这可能是大陆第一次对带薪休假制度作出具体性规定。

  很多社会研究者都注意到,中国公共假日在这二三十年间的变化,在世界上也算得上是最多最频繁的。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学者说,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因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当今世界上就是最快的,公众和社会对休假的需求自然变化也很快。放假方案的变化在社会上引起了那么多人的关注和议论,充分显示出了中国老百姓对自己休假权益的觉醒,大家表达的都是“我觉得什么时候休假更好”的意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说,现在,几乎人人都明白休息是自己的基本利益,所以,休假制度如此受关注也是很自然的。

  中国假日并不算多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的假日并不算多。各国法定放假节日天数不尽相同,韩国有15天,泰国有13天,日本和印度有12天,法国有11天,美国联邦政府确定的有10天,英国有9天。美国、加拿大联邦和州(省)都有权制定放假节日,不久前加拿大安大略省就新增了一个被称为“家庭日”的放假日,理由居然只是“那个月没有长周末,省民会不舒服”。美国纽约州也在几年前把中国春节规定为放假节日。节假日的调整在欧洲很少,在美洲、非洲较普遍,但除了纪念日有时会因政治原因增删,其他一般有增无减。

  俄罗斯节假日很多,也有类似于中国黄金周的情况,一个是五月初,另一个是年末。这时大部分机构都处于休假状态,莫斯科往往像个空城。俄社会学家经常引用马克思的话说:“居民空闲时间多寡是衡量社会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记者的一位俄罗斯朋友开玩笑说:“俄罗斯的节日多得政府部门的官员光顾着休息,都没时间正常工作了。”

  德国人的假日相比中国人要多不少。除了每周五天工作制所带来的全年104天全休之外,每人每年还享有30至40天的带薪休假,再加上法定节假日,假日总和超过150天,差不多全年有五分之二的时间都在休息。休假权在德国被视为一项基本的人权,同就业权、名誉权一样,神圣而不可侵犯。

  印度的节假日也很多,官方认可的假日每年有120多天。“印度传统文化之所以保持得比较完好,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年年过这些传统节日。”印度社科理事会社会学家苏吉特说,印度的假日太多了,这从一个方面导致了印度人比较懒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据介绍,印度的大学老师参加工作头一年就有8天带薪假日,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带薪年假一般有一个月,政府还提供休假费用,如火车往返车票等。

  一些发展中甚至不发达国家同样规定年假,而且落实得扎实到位。贝宁某中资公司雇的女佣曾因雇主忘记给年假而将其告上劳动仲裁法庭,结果法庭判决赔偿3倍薪水并补休,雇主因工作需要请女佣放弃补休,结果又不得不再多支付两倍薪水。

  比较令人意外的是美国。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今年5月的一项调查说,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带薪休假”法律的国家,因此平均有25%的私人企业职员全年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

  郑也夫认为,取消“五一”黄金周是对的,但并不是说人们没有长假的需求,恰恰相反,人们需要的是休息质量更高、更舒适的长假。他认为,在这个问题上,现在的重点应当落在政府怎样采取切实的办法来保护劳动者带薪休假的权益,能不能拿出一系列配套的办法来强制性地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他说,对取消“五一”黄金周的异议主要的理由就是原先这个全社会长假,单位想不放都不行,而现在没有了,很多单位也就不会再给职工这样的长休假,劳动者的休假权益反倒受了损失。很多专家也有同样的意见,毕竟,强调休息在中国似乎是干活不积极和贪图享受的表现,好像只有加班才是勤奋肯吃苦的美德,所以劳动者个人向单位争取休假权益是非常难的,因此,即使人们现在的休假权益意识普遍提高了,但敢和自己单位具体争取休假的人还是很少,所以,政府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作为。

  对民俗节日保护的回归

  德国民俗问题专家西莱利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20多年前,中国的假日安排主要按政治因素设置;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因素又占据主导,如黄金周就是为了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如今,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在全球化背景下,假日将更多地从历史文化等综合的角度安排设置。他觉得,这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于休假权利的觉醒,也是中国民俗节日保护意识的回归。此外,新调整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国际游客也可以不因订不到床位取消中国游。但中国在同等经济发展条件下,休假不算多。

  泰国导游帕农提说,减掉一个黄金周可能会减少“五一”期间来泰国的人数,但对全年的人数不会有大的影响。中国调整假日,加强人们的传统文化意识,这与泰国的看法是一致的。从旅游的角度来看,越是传统的,越能吸引外国游客的兴趣。他说,与泰国相比,中国应在法律上和实践中加强对劳动者的保护,其中包括休假的权利保障。泰国的《劳工保护条例》保护的对象不光是正规雇工,还包括临时用工、兼职人员等,其严厉程度比中国要高,如果雇主侵犯劳工的节假日休息权利,不光可能被罚款5000至20万铢(相当于1100-4.5万元人民币),还可能坐牢一年。

  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的吉妍博士感慨地说,中国人越来越重视休假权了,过去中国更看重一些国际性节日或政治性节日,如今的变化体现了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正在中国大地重新释放出能量,绽放出光芒。

  郑也夫说,政府的这种决定是对社会改变休假制度和尊重传统节日呼声的回应,客观地看,休假的日子越来越多是种趋势。“在哪个日子休息好,当然是和人们习惯要做点特别事情的传统节日结合最顺理成章”。他说,传统节日有民间延续了数千年的风俗,人们都要在这些日子里做些什么。现在把它们确定为公共假日,人们自然就可以把要做的事情经营得更仔细,对民族传统节日的保护当然会有好处,只有中国人自己把自己的节日过得有滋有味了,人家才会尊重和感兴趣。一些专家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多延长春节假期,重点经营好这个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的意见,他们表示,这同样符合中国现阶段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需要有一个长假让他们回乡和亲朋乡邻好好团聚的现实。(程刚 伊文 本报驻外记者 陶短房 任彦 青木 管克江 任建民 詹德斌 关清元 郑润宇)

编辑:董洁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