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度顽疾侵犯公平教育权
作者:季伟峰(北京理工大学延安精神与中国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教育既能增强个体的自尊和自信,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促进社会平等和公平正义的必然路径。《世界人权宣言》提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权被认为是一种基本人权,教育权的实现对推动人权的实现和促进人类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美国人权状况不断恶化,教育的不平等问题日益严重。一是贫困地区和富裕地区学校资源差距巨大。由于基础设施、教师配备、教学用具等方面的不平等投入,贫困地区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投入通常面临较大的挑战,难以招聘到高素质的教师,一些地区的学校缺乏先进的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艺术设施等。如,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的公立学校,因为资金不足,大多数学校缺乏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设施,学生们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受到限制。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公立学校,由于缺乏教学资源和优秀教师,学生们的数学和科学学习水平普遍较低。二是少数族裔和移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不平等。这些学生通常面临着种族歧视和文化障碍,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和未来发展。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数据显示,非裔和拉丁裔学生的毕业率和大学入学率普遍较低。三是学校招生对待不同族裔申请者的标准不一。2019年,亚裔学生的SAT均分是1223分,比白人学生的均分高140分。然而,亚裔学生的平均录取率不但没有比白人学生高,反而低了很多。普林斯顿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亚裔学生的SAT成绩需要比白人高出140分,比拉美裔高270分,比非洲裔高450分才能进入美国一流大学。四是资金和资源分配不均。公立学校资金和资源分配不够公平,导致一些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程和学习机会,而其他学校则很难做到。根据美国教育部的数据,低收入学区的公立学校每生每年的教育经费平均比高收入学区少近1500美元。如,亚利桑那州圣卡洛斯印第安部落的学校,由于资金短缺和缺乏基础设施,学生们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受到很大限制。即使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仍然存在一些公立学校由于资金短缺和缺乏优秀教师,导致学生们的语文和阅读能力普遍较低的情况。
教育的不平等影响非常深远,学生受教育成果的差异不仅影响个人未来的经济和发展状况,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生态系统。甚至由于受教育机会不公,人们的发展机会不同,进而导致更多的不平等,也会加剧种族和文化分裂,导致社会矛盾和紧张局势的进一步升级。究其根源,美国的政治制度是保障和促进公平教育权的最大障碍。民主共和两党的政治斗争严重妨碍教育平等的实现,政治斗争导致教育政策的不稳定性,由于两党的不同立场和政策目标,政府会频繁地改变教育政策和预算,这给教育资源的稳定分配和教师的招聘和培训带来不利影响。政治斗争还导致教育质量下降,由于两党之间的斗争转移到教育领域,政府会忽视或降低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或者将教育政策用作政治工具。在选举年份,政治因素的影响导致州政府将更多的预算分配给那些选区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从而对低收入和少数族裔学生的教育直接产生不利影响。例如,特朗普政府时期,推出了一系列保障白人阶层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法案,撤销了24份奥巴马政府颁布的指导性政策文件,其中7份文件涉及大学招生“平权行动”等。而拜登上台后,又推翻了一系列特朗普时期的法令,甚至推出了很多完全相反的法案,这又招致白人阶层因为教育资源获取水平降低而发起的激烈抨击。时至今日,保障公平教育权已经成为美国政党为获取选票的一种工具,政治“钟摆”现象日益严重,保障和促进公平教育权成为一纸空谈。
发展教育,实现社会各阶层群众受教育的平等机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育公平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将教育公平写进《教育法》,着眼于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不断推动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例如,确保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差距不断收窄,将新增财政教育资金更多向边疆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倾斜,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稳步推进、教育差距不断缩小,学生资助制度更加健全,教育公平程度不断提升。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网络课堂和在线教育进一步普及,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已达100%,中国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正在形成教育数字化转型新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正在中国变为现实。
实践证明,只有政治稳定,只有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府,保障和促进公民的公平教育权才能成为现实。中国政府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展现了强大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在提供普及性教育、给予公平的教育机会和资金资源支持等方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当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倡导共同构建旨在促进教育公平、支持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全力打造更为公平、开放、可持续、有韧性的良好教育生态,为我国教育实现从基本均衡到高位均衡,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根本性转变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