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走出疫情困境的唯一途径
三年来,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不仅影响各国的医疗卫生领域,还凸显了各种社会和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异。换言之,在面临同一场卫生危机时,不同的政府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各有侧重。
回望这三年,大部分西方国家的政策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即经济利益至上,其他的医疗问题和公共卫生危机位居其后。由此导致了美国、欧洲等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当前面临重大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的危机暴露了建立在物质利润基础上的社会弱点。在这些推崇新自由主义经济的国家里,一切政治行动都是为那些控制经济权力的少数人维持高利润率服务的。因此,当新冠疫情袭来,新的危机与旧的危机叠加,民众生活水平骤然下降,家庭负债率陡增,社会陷入动荡。
但对中国政府而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重中之重。在疫情暴发之初,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中国政府采取了有效防控措施,一切部署紧紧围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一中心。此外,无论是疫苗的研发和推广接种,还是在疫情严重时期提供便利的核酸检测,都是惠民利民的社会行动。虽然中国经济也因疫情受到了影响,但中国的经济波动要远远小于其他国家。从社会层面看,相较于西方国家触目惊心的失业率,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补助和帮扶政策有效缓解了疫情带来的冲击。此外,三年来活跃在各个岗位的中国志愿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当中既有中国共产党党员,也有大量普通群众,他们做了伟大的社会工作,令人敬佩。
值得强调的是,中国政府不仅在中国国内成功遏制了这场卫生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在国际上,中国也是援助和团结其他国家的重要典范。三年来,中国政府向许多欧洲国家提供抗疫物资并分享抗疫经验。除了国家层面的支持,居住在欧洲的整个华人社区也表现出休戚与共、团结互助的精神,他们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口罩和其他卫生物资。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政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不是空泛的宣言,而是对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新社会模式的强烈意愿的回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不是中国政府的一句口号,而是上至中国领导层下至包括华侨在内的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作为世界大家庭一员所肩负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的切实努力。中国是一个明证,它让我们坚信,在世界上构建一个人类团结的价值观高于经济利益的社会是可行的。
近期,中国政府对疫情发展进行了科学研判,及时优化调整疫情防控,出台新的措施,从而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新阶段,中国对抗新冠病毒的工作重心逐步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一中心始终没有改变。中国政府强调进一步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继续强调全球联合抗疫的必要性。
的确如此,只要新冠病毒还在全球蔓延,那么唯有各国携手合作才能控制疫情,而非各国“单打独斗”。就此而言,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倡议契合人类社会的需求。我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这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健康、经济和社会危机的唯一途径。
唯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才能在互惠互利及维护各国共同的、整体的和可持续的安全基础上,制定全球治理相关协定,通过相互合作和分享资源,共谋走出疫情困境的路径。各国应充分认识到,像新冠疫情这样的紧急危机是不分国界的,国与国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各国有必要消除隔阂,加强国际合作,提升联合国作用,使其作为合作的平台。疫情给各国经济带来的危机仍将持续,因此,国际经济合作应进行重大改革,优化相关规则,以帮助那些受重创的国家恢复经济,改善受危机影响的民众的生活质量。正如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所诠释的那样,通过互惠合作,分享资源和技术,保护那些最弱小和最脆弱的国家免受最强大和最发达的国家的掠夺。
三年来,各国都为抗击新冠疫情作出了努力。我认为,国际社会,特别是欧洲,应该更加关注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反复强调的倡议,认真思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不仅各国政府应该关注这一倡议,社会团体和经济组织也应该关注。我们必须意识到,只有从实际出发,通过在地球上所有人民之间建立关系、携手合作,人类才能走出这场疫情的阴霾。各国应该超越边界和种族,抛却成见,强调团结与支持,加强互信,一起构建这个伟大的国际社区,积极应对未来的种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