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邦交正常化初心,共创新时代中日关系
中国社科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杨伯江、卢昊
9月29日,习近平主席就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互致了贺电。50年前,中日签署联合声明,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由此开启了中日关系史乃至国际关系史的崭新篇章。50年后的今天,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日关系亦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如何稳定发展中日关系,任重道远。从历史视野与战略思维出发,中日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高擎和平友好旗帜,开拓务实合作新局,共同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习近平主席始终强调,中日应本着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精神,重温初心,相向而行。50年前,中日老一辈领导人以非凡的战略视野与政治勇气,携手推动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这是看清了时代发展潮流而作出的正确决策。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总理一再强调,中日关系正常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田中角荣首相在飞往北京的飞机上对随行记者说,与中国建交是“时代潮流”。在美苏冷战的冰冷铁幕下,中日邦交正常化为当时的国际战略格局注入一股暖流,符合了已露端倪的全球化、多极化发展趋势,顺应了各国人民要和平、求发展的呼声。中日邦交正常化为两国乃至地区带来了和平发展的50年,合作共赢的50年,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最大的历史贡献,也是两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而收获的丰硕成果。
当今,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国际局势剧烈震荡,风险挑战空前增多,但和平与发展仍是不可动摇的时代潮流和人心所向,这是邦交正常化50年之际的中日关系应知的“天命”,两国共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应对全球和地区挑战正是下一个50年里构建“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应有之义。在国际权力结构“东升西降”的背景下,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正处于重塑阶段,新兴发展中国家呼吁构建更加包容、更加公平的新型国际秩序。中国一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同时决不谋求霸权,坚决反对各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秉持冷战对抗思维、悖逆和平发展潮流,策动全面战略竞争,企图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日本如果也追随西方遏华步伐,显然无益于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也将损害两国乃至周边国家的安全与福祉。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处。维护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习近平外交思想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时代潮流、历史趋势乃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习近平主席在致岸田首相的贺电中强调,愿同岸田文雄首相一道,引领双方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契机,顺应潮流大势,共同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契合新时代要求”几个字分量重,内涵深,而顺应历史潮流、世界大势,给中日关系“定好位”是重要前提。
高擎和平友好旗帜。习近平主席去年10月与岸田首相通话时强调,中日是近邻,“亲仁善邻,国之宝也”。50年前的邦交正常化反映了两国人民打破意识形态分歧和阵营对立隔绝,实现和平友好、合作双赢的强烈愿望,开启了中日两国友好共处的新时代。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表示,要把中日关系放在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来发展。“第一步放到二十一世纪,还要发展到二十二世纪、二十三世纪,要永远友好下去”。中日和平友好,既是50年来两国关系发展留下的珍贵财富,也是当今时代条件下符合两国利益的必然选择。中日互为重要邻邦,应当摒弃对抗思维,践行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相互支持对方和平发展等重要共识,让两国关系建立在更具道义、善意、情谊的基础上。
坚持中日和平友好,要发扬求同存异精神。这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初心所在。中日在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上存在差异,但这并未阻碍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并在此后的50年间让友好、合作之花开出了累累硕果。近一个时期,日本国内“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面对中国崛起的焦虑、怀疑和抵触心理上升,一些抹黑中国、对华示强的言论被人为放大,民众对华认知被扭曲,中日民意舆情存在一定对立。中日关系要发展,就要摒弃非赢即输的竞争思维,超脱意识形态的刻板偏见,努力摆脱“安全困境”,弥补“互信赤字”,塑造客观理性、积极友善的相互认知,使和平友好、互利合作始终成为两国关系的主基调。
坚持中日和平友好,要做到重信守诺。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一个体现东方智慧、蕴含相互理解信任的综合性政治解决过程,因此,更需要双方恪守承诺、以诚相待,严格遵循并践行以往达成的重要共识。否则,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就会被严重侵蚀、动摇,相互信赖及和平友好也就无从谈起。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日双方要言必信、行必果,要认真汲取两国关系正反两方面经验,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各项原则。当前,中日关系处于新一轮矛盾高发期,新老问题交织凸显。岸田首相上台以来,两国各层级保持着接触交往。今年两国学术界围绕50周年密切交流。应该说双方对话沟通的渠道是畅通的。我们期待双方围绕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开展相向而行的建设性对话。双方更要切实做到重信守诺,增强风险意识,妥善处理敏感因素,不能一边空喊对话口号,一边破坏中日和平、友好、合作事业的根基。如果任由一些蓄意破坏中日关系的人绑架中日关系,将双方建设性管控分歧的努力片面解读为“让步”,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将无从谈起。希望两国政府和民间各界共同努力,真正让中日和平友好释放出新的时代光彩,照亮两国关系未来之路。
开拓务实合作新局。习近平主席在致岸田首相的贺电中指出,50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双方先后达成四个政治文件和一系列重要共识,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重要福祉。50年来,中日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充分显示了“互惠互利”的重大现实意义。中日双边贸易额从约10亿美元增长到目前的超过3700亿美元,日本在华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200亿美元,在华日企超过3万家,即使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其中70%以上都是盈利的。中日务实合作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难以估量,以所谓“经济安全”或意识形态理由为中日合作制造障碍,既不符合经济规律,也有悖两国切身利益,更不利于地区和平发展。
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要进一步密切而不是割裂两国间密切的利益纽带,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培育持久的、不受外界干扰的内生性动力。事实证明,新冠疫情下,中日间的利益纽带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更显强韧。新形势下,中日有必要也有条件将彼此发展需求、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寻找新的务实合作增长点。当前,中国积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扩大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发展,日方也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提出兼顾增长与分配的新经济理念。习近平主席去年与岸田首相通话时指出,双方应该加强治国理政交流和经济政策协调,共同维护公平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环境,实现更高水平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过去的50年,中日关系的巨大发展,离不开两国各界几代友好人士推动中日友好、互利合作的长期努力。着眼下一个50年,中日需要拓展合作新局,促进合作提质升级。双方应紧扣各自以及区域整体的发展需求,以治理为导向,互惠为准则,不断摸索、推进、创新各种形式的务实合作,为中日关系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这不仅是中日两国之幸,也将是世界之幸。50年前,中日两国为打破冷战东西对立、反对军事霸权、促进国际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值此国际秩序变革期,中日两国更有必要、也有能力克服分歧、加强互信、超越双边、放眼全球,继续为推动地区乃至世界和平发展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