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认知中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
作者:陈长宁(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造成当前中美关系颠簸震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在对华认知和行动中坚持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思维。冷战思维的本质是用二元对立、非友皆敌的范式认知世界,以两极化的阵营对抗来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在零和博弈思维的驱动下,美国不仅在一系列关乎中美两国与世界利益的问题上排斥阻挠与中国开展互利共赢合作,而且对华滥施打压。美苏冷战已结束30余年,国际体系已发生深刻变革,但是部分美国政客的思维仍停留在20世纪,不断为冷战“招魂”,为零和博弈“正名”。无论是上届特朗普政府放任对华极端者破坏两国关系基础,还是本届拜登政府迟迟不能走出由前任造成的两国关系困境,在台湾问题上挑衅玩火,背后作祟的根本原因正是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思维。
美国持续炮制所谓“民主对抗威权”等意识形态对立。事实上,美国对华滥施打压遏制是为给美式民主的失败遮丑。
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曾是美国在冷战中的“木偶提线”。当下,美国仍试图通过炮制“民主—威权”“自由—专制”等意识形态对立控制所谓“理念相近”国家,从而采取一致的对华行动,复活冷战式的阵营对抗。其实,美国自身民主状况与国内治理早已纰漏百出。去年1月6日美国国会山骚乱令世人看清,所谓“山巅之城”的美式民主本来就是幻觉。新冠肺炎疫情中,美国政府非但不积极防控疫情,反而将许多精力花在抹黑中国和攻击政敌上。这不仅践踏了美国民众的生命健康权利,还使年长者、低收入者、少数族裔等弱势群体遭受不成比例的重创。面对美国人权破产,特朗普轻描淡写地说,“这就是人生”。
拜登执政后,不仅未能兑现其在复苏经济、提升族裔公平等方面的承诺,而且加深了美国民众对国内治理弊病积重难返的失望与愤懑。在此形势下,把中国树立为“外部共敌”,臆想重温冷战时的“荣光”,似乎继续被美国政府当作掩盖美式民主失败,转移国内矛盾,弥合政治撕裂的一剂猛药。于是,本该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思维框架成为当下美国对华荒谬认知与极端行动的底层逻辑。
在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思维下,美国把“一带一路”倡议视作中国以经济利益为诱饵进行意识形态扩张与地缘政治争夺。中国不输出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发展模式,无意与美国争夺所谓“世界霸权”。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也曾表示,中国不寻求扩展激进反美的意识形态。“一带一路”强调合作共赢、平等协商和相互尊重。中国国际发展援助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美国漠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巨大的发展增长缺口,总是抱着中美国际影响力此消彼长的心态实施封堵、搅局,损失最终只会由全世界买单。
美国反复渲染中国崛起威胁周边地区和世界安全。事实上,美国操纵着庞大冷战机器,是世界动荡的幕后黑手。
北约是冷战的代表性产物,却没有随着冷战结束而解散。相反,北约违背承诺逐渐东扩,催动欧洲地缘安全格局恶化。北约自称是区域性、防御性组织,但从未控制野心向外溢出,屡屡伸长沾血的黑手在世界各地发动战争。今年6月,北约马德里峰会发布新版“战略概念”文件,称中国对北约构成“系统性威胁”。此外,美国不断推动建立“亚洲北约”,在亚太地区打造反华遏华联合阵线,试图将冷战阴影笼罩在当今全球经济增长重心所在的地区上。
2015年,时任副总统的拜登曾表示,美方乐见中国崛起,中国的崛起对周边地区和世界是一笔巨大财富,对美国的利益同样如此。彼时美国所“乐见”的中国崛起,难道偏偏不包括中国稳步壮大的国防力量?何况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既无意,更反对破坏全球和地区安全稳定。在冷战中,美国曾将其奉行的遏制政策解释为在相互确保摧毁状态下对苏联扩张的“防御性反应”。美国生搬硬套“老剧本”,将中国的和平崛起视作扩张,渲染中国“威胁”,不过是为冷战机器筹款注资,为北约“脑复苏”,为找回并紧握盟伴体系权柄的借口。
美国情报机构曾在冷战中立下“汗马功劳”。冷战结束后,美国并未让遍布全球的冷战机器大面积停转,而是继续操纵其投入新的“战斗”。美国情报机构开展全球监视监听,配合美国产业竞争搜情窃密,做局打压对手早已不算新闻。特朗普政府时期,其执政团队大肆宣泄国内对华不满情绪,四处捕风捉影,限制正常赴美签证,频繁对学术界华人下手。美国放任冷战机器发挥作用的后果,是被工具反过来控制头脑,不由自主地滑入“新冷战”。
美国始终强调中国对既有国际体系构成严峻挑战。事实上,美国痴迷于昔日霸权,阻挠国际体系朝向更公平合理方向发展。
美国主导建立了战后国际体系。但与其说美国重视国际体系本身,不如说其更在意国际体系是由自己主导。基辛格曾说,二战后美国发动冷战,“是为了保卫那些拥护美国世界秩序观的国家……在实现这个愿望的征程上,美国开始与其他历史性世界秩序观迎头相撞。”在冷战时期,一方面美国有充足自信任意冲闯;另一方面许多国家尚未觉醒,唯美西方马首是瞻。苏联解体后,美国一度沉醉于“历史终结”“单极时刻”的淋漓畅快,却无视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对国际体系朝向更加公平合理方向发展的共同愿望。
“9·11”事件发生后,小布什总统的名句“要么跟美国站在一起,要么就是美国的敌人”暴露出美国仍抱守冷战思维对待现实世界。不过当时美国单边主义势头正盛,只顾着“先发制人”,而未真正思考“他们为什么恨美国”。美国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出兵伊拉克遭到法、德反对,表明美国破坏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违背公义。如今,美国试图将其主导国际体系的合法性建立在虚构的中国“挑战”之上,无异于刻舟求剑。
2019年,5名美国知华人士执笔,95位专家学者与政商界人士联署致信时任总统特朗普与国会议员,表示“敌视中国对美国无益”。公开信中说,“实际上,中国的参与对当今国际体系的存续至关重要,也是有效应对诸如气候变化等共同问题的必要条件。美国应当促进中国参与新的或经改良的国际体系,使新兴大国有更大话语权。用零和博弈思维对待中国的角色,将会促使北京脱离既有国际体系,或者分裂国际体系损害西方的利益。”执笔人之一的傅高义教授今已离世,而他睿智的告诫尚未被美国政府接受。
美国声称中国通过不公平的贸易与产业政策损害了美国利益。事实上,中美经贸合作造福两国以及世界人民。
过去几年中美关系跌落低谷与两国间的贸易摩擦并未阻挡两国经贸关系向前发展。2021年,中美经贸额同比增长近三成,超过特朗普任期中两国贸易额最高的2018年。统计数字也反映了中美经贸关系的互利性,美国政府的故意打压无法切断两国利益交融。不仅如此,中美贸易持续为美国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为控制物价上涨和节约美国家庭开支起到了重要作用。拜登政府声称要实施“服务于中产阶级的外交政策”,维护好遵循经济规律的国际贸易体系才是长远利益所在。
美国政府指责中国歧视美国在华企业更属无稽之谈。根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报告,受访美国企业中,有95%表示过去一年的中国业务实现盈利,约三分之二表示中国业务营收实现增长,近八成表示在中国的盈利水平与公司整体业务相同或更高。绝大多数受访美企重视并看好中国市场,有94%表示未来将增加或保持对中国市场的资源投入。美国政府持续制造中美关系紧张氛围,带来悲观消极预期才是对美国企业利益的根本损害。
近日,美国《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已由拜登签署,正式成法。这项体现了所谓“两党共识”的立法酝酿已久,是典型的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思维产物。2017年1月,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曾发布题为“持续巩固美国半导体产业领导地位”的报告,强调中国半导体产业对美国构成威胁,并建议美国政府作出相应限制。报告中称,“中国参与市场竞争有益于半导体供应商和消费者,但随着中国产业政策的逐步实施,将对半导体创新和美国国家安全构成真正的威胁。”其实,美国滥用非市场手段的产业政策,才是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最大威胁。
美国对中美竞合关系与美苏冷战关系的本质区别视而不见,偏执地发动一场“新冷战”。事实上,美国的目的是重建冷战场景,诱使中国犯错。
中美竞合关系与美苏冷战截然不同。美国前副助理国务卿柯庆生曾撰文反对将当前中美战略竞争视为冷战,原因包括中美并没有开展意识形态争夺,没有分别领导可能发动代理人战争和导致核冲突的联盟,以及全球经济深度交融使得遏制战略难以实现。美国政府显然明白这一道理,但仍偏执地试图发动对华“新冷战”,其战略目的是诱使中国以冷战的方式来应对,从而打乱中国自主发展节奏。
美国在对华认知与行动中坚持冷战思维及零和博弈思维是逆历史潮流而行。近一段时间里,中方在多个层级的对话中反复强调两国关系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关口”或“关键的十字路口”。中方借此敦促美国执政者应以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为其人民福祉审慎抉择中美相处之道,避免误入歧途,走进死路。坦率地说,当前中美关系已难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观。如果美国政府坚持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思维,被执念一叶障目,将会错过脚下改变前程的林中岔路。美方亟须在对华政策上悬崖勒马,改弦更张。有识之士应凝聚共识,与中国相向而行,引导对华理性认知,修复民意基础,防止两国关系的巨轮偏离航道,更要避免因战略误判而迎头相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