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鼓噪俄乌战争爆发?
全球共襄北京冬奥盛会之际,欧亚大陆的另一热点区域俄乌边境局势持续紧张。围绕俄方提出的安全保障提议,美俄举行了多轮外交对话,但“没有结果”似乎是对话的唯一“结果”。与之相伴的,是乌东和平前景变得愈加扑朔迷离。
上周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声称,美国认为俄罗斯随时可能“入侵”乌克兰。俄乌是否真如美方所言已处在了战争边缘?西方在多大程度上准备好了接纳和“保卫”乌克兰?
《明斯克协议》执行前景并不明朗
美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2月初重申,美方鼓励各方全面执行《明斯克协议》,以缓和乌东地区紧张局势。法国总统马克龙2月7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后表示,法俄均认为《明斯克协议》仍是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基础。马克龙8日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谈后也向媒体披露,乌方愿意执行《明斯克协议》。
尽管相关各方都有推动《明斯克协议》执行、开启和平进程的意愿,但协议执行的前景并不明朗。首先,协议中涉及乌东地区停火、撤军和赋予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共和国自治地位的诸多条款定义模糊,各方对条款的理解存在明显差异,可操作性不强。其次,各方对协议的执行主体存在认知偏差,西方和乌克兰认为俄罗斯应该是协议的执行者,而俄罗斯则认为俄方只是协议的担保国,而非缔约方。
有分析人士指出,自《明斯克协议》签署以来,乌东局势长期在冲突和停火的循环中徘徊,依靠各方执行协议促局势降温的愿景已不现实。乌前副总理列兹尼科夫曾表示,协议中的多处条款根本无法实现。俄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季米特里·科扎克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只要各方对协议的理解存在分歧,诺曼底模式就不太可能在乌东冲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频频渲染“俄罗斯即将入侵乌克兰”
2月7日,英国路透社和部分美国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俄罗斯已在俄乌边境部署了全面入侵乌克兰所需的70%的军事力量。此前的2月3日,美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俄情报机构计划伪造乌军袭击俄领土的视频,以此作为俄方对乌方采取军事行动的借口,“美方已经掌握了相关证据。”但在记者要求其出示证据并证实真伪时,普莱斯却未给出明确回应,只是说“建议相信美国政府的话”。
美西方媒体也没有闲着。2月4日,美国彭博社在其网站首页上发布“直播: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标题,尽管彭博社随后辟谣致歉,但这条假消息已传遍全球。2月5日,德国《图片报》发表文章《普京入侵乌克兰计划》,援引“不愿意透露姓名人士的消息”号称“俄罗斯将占领整个乌克兰”。
美方在频频鼓噪“俄罗斯即将入侵乌克兰”的同时,也在用实际行动进一步激化当前紧张局势。波兰军方发言人透露,首批增援东欧的美国部队2月6日已抵达波兰,“美国陆军第82空降师战斗群首批人员已抵达波兰,未来几天还将有1700名来自该师的美国士兵进驻波兰”。美军欧洲司令部发布的信息说,美军已宣布8500名军事人员处于战备状态,准备近期部署到东欧。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第一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扬斯基在个人推特上写道:“华盛顿所谓‘俄罗斯将入侵乌克兰’的言论,是典型的舆论宣传战。这是没有证据、没有消息来源的假信息。但如果有人质疑这些话,就会被视为替俄罗斯辩解。”俄罗斯方面多次强调,俄方没有威胁任何人,也不打算进攻任何国家。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方在自己国境内部署军队,任何人都不应为此感到不安;有关“俄罗斯侵略”的说法,只是被北约用作在俄边境部署更多军事装备的借口。佩斯科夫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捏造“俄方将发动侵略”虚假信息的同时,美方在东欧增强了北约军力部署,这恰恰证明加剧紧张局势的并不是俄方。
战争只是实现政治意图的手段之一
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在《论战争》一书中指出,战争只是实现政治意图的手段。那么,在当前俄乌边境紧张局势下,各方的政治动机是什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肖斌认为,拜登政府需要这样一个合适的契机,通过带动欧洲盟友展示共同意志,来修复特朗普政府时期遭到破坏的跨大西洋关系,从而维护和加强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普京则希望借乌克兰问题提出安全保障提议,对不符合俄罗斯国家利益的现行国际体系作有力回应,这本质上体现了“普京新保守主义”的内涵。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教授关雪凌在《普京新保守主义》一文中阐述道,“普京新保守主义”的战略目标,是俄罗斯的重新崛起。俄罗斯谋求与西方世界平等对话,成为未来多极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卡耐基莫斯科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宁日前表示,军事威慑是当前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普京正在重塑俄罗斯的外部环境,改变苏联解体后北约一家独大的欧洲安全格局正是其目标之一。“当前的乌克兰局势正是俄罗斯推动这一进程的理想切入点。”在特列宁看来,俄方提出的安全保障提议很难被北约接受,但北约已经开始重视俄罗斯的安全关切,选择与俄罗斯进行对话。这相当于美国承认了北约东扩进程并不“和平而友善”,而是给俄罗斯带来了安全威胁。这是俄罗斯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外,莫斯科在这一过程中也看到,北约仍十分忌惮俄罗斯的军事威慑力。德米特里·特列宁认为,俄罗斯已从西方那里获得了一些积极的、有价值的东西,“军事威慑”在与西方的外交对话中被证明是奏效的,“美国人宣称战争已迫在眉睫,事态究竟如何发展,相信会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发生”。
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延续,但战争本身就充满了危险与不确定性。谁能承受战争爆发之重?假如战争真的爆发,不得不承受它的只有那些走上战场的士兵、那些失去亲人的平民。
肖斌在《Is War looming?》一文结尾处写道:“和平是脆弱的。在一个不平衡和竞争激烈的国际体系中,战争随时可能迫在眉睫。主权国家需要遵循这样的原则,即当战争的可能性达到临界点时,三思而后行。”
本报北京2月9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祺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