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民主峰会”惨淡收场,撕破“民主捍卫者”假面具

2021-12-14 09:26: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民主峰会”惨淡收场,撕破“民主捍卫者”假面具

  美国大张旗鼓举办的所谓“民主峰会”在一片嘘声中惨淡收场。不出意料,从“预热”到召开,美国煞费苦心宣传的这场峰会,迎来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这场打着民主旗号,意在打压他国、分裂世界的会议走向失败,既是民主这一全人类共同价值之幸,也是历史规律的必然。

  悖逆历史潮流,大搞单边主义,试图以霸权垄断民主话语,将民主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注定不可能成功。此次“民主峰会”的黯然落幕,再次证明美国没有资格自居“民主灯塔”,领导所谓“民主阵营”。对美国政客而言,他们如果真的关心民主、在乎民主、担忧民主遭到破坏,最该关心的不是任何其他国家,而是美国自己。

  据美媒报道,在所谓“民主峰会”开幕当天,部分抗议者聚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外,以“抬棺”的形式控诉美国民主之弊。有抗议者手持贴有“大资本家”“黑暗政治”等标语的镰刀,讽刺美国政局受到各种非民主势力操控;也有抗议者抬着棺材,喻指美国民主已“死”。查阅新闻,不难发现这类抗议示威并非偶然现象。

  即便是在所谓“民主峰会”上,美国总统拜登也不得不在他的开幕致辞中承认:美国处于社会分歧之中,其民主正面临一系列挑战。去年年初的“国会山暴乱”已让“美式民主”裂痕尽显,也让全世界都看到了美国政治体制宛如“泥足巨人”的一面。

  追根溯源,美国民主的问题并非最近才有,而有着历史渊源。美国早期虽以“民主”立国,但其人民从未享有充分的民主。正如中国的古话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美国建国初期,也就是托克维尔写下政治学名著《论美国的民主》的时代,有资格参与选举、享有民主权利的美国人,仅是成年白人男性有产者。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样的制度安排确实有一定的先进性,也在客观上推动了民主在欧洲的传播。但究其根本,这一制度对女性、其他人种和穷人明显不公,既称不上是充分的民主,也与《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口号背道而驰。

  直到1865年,美国才在南北战争结束后废除了奴隶制度,在制度上承认种植园里的黑奴也是人。此后又过了5年,包括一直在北方生活的“自由黑人”在内,黑人男性才首次获得投票权。1920年,在欧美各国性别平权运动风起云涌数十年的情况下,美国政府才终于赋予该国妇女投票权,而这已经晚于大多数西方国家。实际上,黑人女性争取选举权的斗争还要持续很久。

  仅在投票权的问题上,我们不难看出,美国“民主灯塔”的人设早已经不起推敲。躺在祖先留下的“历史遗产”上,并不足以让美国自然维持其“民主光环”,更不足以保障美国人民的民主权利不受损害。在民主实践中,资本对选举结果的干预、政客对选举流程的操弄、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压制依然层出不穷,让美国人民真正能得到的民主权利大打折扣。

  长期以来,“金钱政治”都是美式民主的底色。在民主投票的“借壳包装”之下,真正在选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常常是金钱和资本的力量。富人通过资助竞选经费的方式挑选合格的政治代理人,使他们成为候选人,进而赢得选战,从而导致选举成为“由金钱驱动和运转的政治秀”。候选人忙于为选举筹集资金,却忽视了普通民众真正关心的问题。

  除资本的力量之外,还有许多其他问题,以各种方式阻碍着美国人民行使民主权利。在政治领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的“杰利蝾螈”现象。所谓“杰利蝾螈”,指的是政客借由切分选区,让自己的党派在实际支持率不足的情况下获取胜利。由于这种操作完全是为了让特定党派胜选,因此会切出很不合理的选区边界,譬如蝾螈形,这也是这一现象得名的由来。此外,在美国的不少州县,由富有白人主导的地方政府,会用各种名目抬高穷人和少数族裔投票的门槛与成本,在实质上剥夺了他们的投票权。

  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让美国人民的民主权利大打折扣。对此,美国社会并非浑然不知,却拿不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美国政治制度无能,还是那些既得利益获得者根本不愿意解决?美国的当务之急无疑是迷途知返、痛定思痛,将更多精力用于自身社会的改革,而不是以冷战思维四面树敌。

  青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