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开始,这个被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新区的发展动态持续成为外媒镁光灯下的焦点。
据统计,自4月1日以来,国(境)外媒体有关雄安新区总报道数3072篇,其中在4月份外媒对雄安新区的关注尤为密集,之后热度虽有所下降,但关注程度仍然不减。
从BBC文章《中国宣布的雄安新区是怎么一回事?》、华尔街日报网站小视频介绍《雄安新区:即将拔地而起的中国下一个超级都市》到路透社《雄安是体制机制创新高地 而非炒房淘金的地方》,再到《金融时报》文章《雄安新区能从美国三角研究园学什么?》等,外媒从初步认知雄安新区到解析雄安新区,再到为雄安新区建设建言献策。围绕雄安新区,相关深度分析类文章不断增多,雄安新区受到多角度、全方位解读。可以说,雄安新区日益成为外媒观察中国改革、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外媒对“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也有了基本共识。
雄安,开启城市发展“新篇章”
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的绿色、现代、智慧城市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可以说,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尊重城市建设规律、探索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及解决“大城市病”的关键一招。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的报道认为,雄安新区或将会提供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公众对这一“绿色”和“智慧”城市抱有很高的期望。雄安新区可能会成为一个高科技中心以及智能城市规划的“实验室”。
英国《经济学人》报道称,雄安新区将开启中国城市发展的新篇章,未来或将成为一座环境清洁、交通便利和高科技产业集聚的模范城市,并且为中国存在的诸如过度拥挤、污染、盲目扩张等“城市病”提供解决方案。英国路透社相关文章认为,“绿色”是雄安新区发展的关键词。通过雄安新区的建设有助于进一步确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有助于推进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工作。俄罗斯中国问题专家科罗斯基科夫在为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撰写的评论中指出,重点强调建设绿色城市并非偶然。雄安新区交通便利,气候条件适宜,建设好它对防控华北地区雾霾大有意义。
雄安新区不会简单复制深圳和浦东,而是要开创国家新区和城市发展的全新模式,这也是新区“新”字的要义之一。英国《卫报》报道说,雄安新区的发展将会讲述一个未来新城市的故事,而非中国过去城市发展的复制品。德国《每日镜报》报道称,雄安新区可能像深圳和上海浦东新区那样,作为探索城市新发展模式的一个范例,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繁荣。未来雄安取得的成功经验,也可成为西方国家城市升级发展的研究案例。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