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申请成功,我要办一场派对来庆祝。”
“这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给我的至上认可与信任。”
记者面前这位荷兰籍外企高管庄士杰今年52岁了,刚刚通过汉语五级水平考试的他用流利的中文讲述着申请中国“绿卡”的故事。到中国香港和北京工作长达15年,庄士杰说,这里就是家,未来的职业生涯,他还将在“充满机会”的中国大地上度过。
从2015年9月到2017年6月,关于“绿卡”制度的改革与新政不断。2016年,中国公安部发出中国“绿卡”1576张,比上年度大涨163%。频繁的新消息让更多像庄士杰这样的申请者与成功者引来关注的目光。“盼望已久,等待更长。”中国“绿卡”为何如此被需要?系列新规释放怎样的信号?紧俏的需求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国际大势?
“中国就是我的家”
生于荷兰,长在奥地利,求学在美国和瑞士。2003年,当已过而立之年的庄士杰第一次踏上亚洲土地,来到中国香港的时候,他没有想过这一来竟就此留下了。
“刚开始简直要哭,人多,天热,我真的受不了。”但很快,庄士杰发现了自己的变化。这里的一切速度很快,但人们非常友好,善于学习,充满生气。5年之后,当负责的中国与荷兰轨道交通合作项目到期之后,庄士杰拒绝回国,很快又在北京找到了另一份工作。
“我喜欢挑战,也喜欢在中国化的环境中工作。我是会说中文的西方人,在中西企业的沟通合作中还能发挥很多作用。”庄士杰说,源源不断的事业机会和生活与文化体验,让他在中国一待就是15年。
而真正开始考虑“绿卡”的事情,是这两年的事情。所谓中国“绿卡”是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证的通俗说法。持卡人出入境无需再办签证,居留期限也不受限制,在缴纳所得税、办理金融业务、国内商旅消费、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等方面更享有与中国公民同等待遇。
两年前,庄士杰的母亲去世。但是因为护照正在更新签证,庄士杰无法办理正常手续回国。好在最后公安部门帮助庄士杰顺利归国,但每年一次耗时约3周的签证更新,让庄士杰倍感“绿卡”之重要。
花费半年时间搜集整理材料,庄士杰终于在去年8月递交了申请。“中国就是我的家,我在这里生活15年,申请绿卡是非常自然选择。更重要的是,这张‘绿卡’代表中国对我的认可和信任,它带来归属感,让我更加放松地工作和生活。”庄士杰说。
实际上,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有幸获得这张中国“绿卡”的人并不多。自2004年8月中国实施“永久居留证”制度到2013年的10年间,获得中国绿卡的总人数为7356人。2016年,公安部批准1576名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至此,中国“绿卡”持卡人数破万。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