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按:遭遇“塌方式”断交的卡塔尔究竟做了什么?当沙特、埃及、阿联酋等7个国家一天之内都宣布与卡塔尔断交时,许多人提出此问,国际舆论的目光一下聚焦在这个平时并不太引人注意的国家身上。从国土面积看,卡塔尔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国,1.1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不及北京大。不过,小国有大雄心:卡塔尔是2006年亚运会的举办地,即将在2022年承办世界杯,在世界范围,它积极地刷存在感;在中东舞台上,卡塔尔则十分“特立独行”,经常扮演调停角色,时不时与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国家唱反调。不仅如此,它还拥有一家十分具有影响力的“另类”媒体——“半岛”电视台,帮助其传播“独特”的声音。这样的卡塔尔在中东地区经常引发争议,正因为如此,有外媒专栏作家将此次断交风波形容为“海湾国家在管教这个不听话的孩子”。
华人讲述断交风暴下的卡塔尔
● 超市有抢购,但秩序如常
● 社交媒体上,人们分两队
●“亚丁湾的中国军舰是华人定心丸”
6日,断交风暴的中心卡塔尔没有呈现出太多慌乱。“当前阿拉伯国家正值斋月,在这段时间,卡塔尔的本国和外来居民通常会选择外出休假和探亲,因此卡塔尔国内的人相对较少。”一名在卡塔尔工作的中国人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
卡塔尔目前总人口大约260万,不过本国公民仅31万,外籍人士构成了卡塔尔服务业、建筑和采油业的主要劳动力。卡塔尔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多数属逊尼派中的瓦哈比教派,什叶派占全国人口的16%。
卡塔尔华人华侨协会常务副会长冯松涛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目前在卡塔尔的常驻中国人大约为七八千,主要是中资企业人员及家属、中餐厅等私营业主、在当地公司机构工作和学习的中国人。冯松涛表示,受信仰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卡塔尔对华签证并未放开,尤其是针对女性签证申请者有较多限制,加上该国市场空间小,投资意义不大,所以中国人不多。
“我并未感觉到什么紧张气氛。”冯松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虽然对局势有一定担忧,但当地华人比较乐观,“中国海军军舰就在亚丁湾,这是我们的定心丸”。说到卡塔尔如今社会整体状况,冯松涛表示,“当地政府、公司、银行和学校都照常运作,虽然有不少人开始囤货,但总体来说,秩序一切都好”。
上述在卡塔尔工作的中国人6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5日,也就是断交潮发生的第一天,卡塔尔各大超市出现抢购大米、面粉、肉类、食用油、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现象,面包和牛奶甚至出现脱销,但并没有出现疯抢等混乱状况。
卡塔尔位于海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其西、北、东三面被海湾包围,南部与沙特接壤,与沙特的陆路边境成为进口物资的主要通道。据上述在卡塔尔工作的中国人介绍,该国90%的食品和生活物资依靠进口,其中40%来自沙特。所以沙特宣布关闭边界后,当地人首先去超市囤积物资。在他们看来,卡塔尔之后可能不得不选择空运、海运等运输物资的方式,这样的话随着成本提高,物价也有上涨的可能。与此同时,卡塔尔的银行自助取款机前有不少民众在排队取钱,一方面是为了购物方便,另一方面是以备不时之需。
卡塔尔断交风波自然成为当地人关注的焦点。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在该国社交媒体上,这两天出现了两大热门话题:一个叫做“我们都是塔米姆·本·哈马德”,力挺卡塔尔埃米尔的;另一个则是“卡塔尔的统治者不代表人民”,这部分人希望政治与生活应该分开,政治对民众的生活不应造成太大影响。
说到卡塔尔,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油气资源丰富、有钱。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2016年,卡塔尔天然气储量约24.5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已探明石油储量约25亿吨,居世界第13位。石油输出国组织数据显示,2016年,石油和天然气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5%,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占该国政府收入的70%。
依靠油气资源,卡塔尔在美国《全球金融》杂志的排名中被列为最富裕的国家,人均GDP高达12.97万美元。不过60年前,这里还是赤贫之地。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卡塔尔外交政策专家大卫·罗伯茨撰文称,上世纪50年代,卡塔尔人口大约2.5万,当时这个国家的核心产业——采珠业和渔业在竞争中遭重挫,经济陷入衰退。不过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石油收入渐渐“渗入”这个国家。
如今的卡塔尔不仅销售能源,而且在全球投资,它的主权财富基金规模达3300亿美金。卡塔尔投资局的持股包括好莱坞、纽约帝国大厦、大众汽车集团等。
油气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冲击着卡塔尔的传统社会,因此这里会出现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妇女出门大多穿黑袍,但离婚率高达37%,多数是女性提出的;卡塔尔不允许在公共场所饮酒,不过在周末,饭店派对依然存在。华黎明曾经担任中国驻伊朗大使、中国驻阿联酋大使。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卡塔尔与其他海湾国家有一点不同的是,这个国家思想非常开放。比如,2006年亚运会是在多哈举行的,亚运会包含游泳、跳水等项目,但在其他传统的海湾国家,甚至是不允许女性参加此类比赛的。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