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

美媒又拿“新殖民主义”抹黑中国 专家:解读非常歪曲

2017年05月06日 08:31:34  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环球时报记者 范凌志 王盼盼】“中国式新殖民主义?”美国《纽约时报》中文网5月4日和5日以此为题推出系列报道,以大量笔墨描述中国企业在纳米比亚的投资项目,并将中国的做法与美国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相比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非洲研究中心主任程涛5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将中国做法与当年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放在一起做比较,这是非常歪曲的解读。同一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回答了相关质疑。

  “中国式新殖民主义”的论调曾被西方媒体热炒。《纽约时报》中文网4日和5日两篇报道分别题为“全天候的朋友”和“新的边疆”。文章首先描述了在非洲南部国家纳米比亚的斯瓦科普蒙德飞地,中国广核集团的工人凌晨5时从住处出发,去往哈萨博铀矿工作的故事。报道称,哈萨博铀矿是世界第二大铀矿,投资高达46亿美元,该铀矿明年全面投产时预计将让纳米比亚的国内生产总值提高5%。

  《纽约时报》称,在经济和政治的驱动下,中国的公司和工人涌入世界各个角落。“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投资1.6万亿美元用于亚洲、非洲和中东各地的基础设施和开发,让美国在二战之后向欧洲提供的马歇尔计划也相形见绌。”

  程涛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马歇尔计划”是欧洲复兴计划,出现于冷战时期,带有很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把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完全排除在外,这种“扶植一方压制一方”的理念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与之相反,“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以意识形态划分的,在“一带一路”沿线上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有佛教国家,也有伊斯兰教国家。

  5日,在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说,西方有一种声音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并非“共赢”,而是中国在“掌控”。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对此回应说,类似观点完全是出于定式思维的误解。的确,“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中国提出,但“一带一路”建设是由大家共同进行。中方无意唱独角戏,也不想搞一言堂,而是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大家一起商量、一起做事,一起受益。目前,中方正同出席高峰论坛的有关国家就论坛的成果文件进行协商。这份文件最终将是“共商”的产物,凝聚的是集体智慧和共识,而不是中方的一家之言。耿爽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沿线各国积极对接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合作项目。各国“共建”的热情与日俱增,成绩有目共睹。            

[责任编辑: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