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人给世人留下最深的印象似乎就是“快乐”二字。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始终都离不开这一主题词。人们不禁会问:巴西人的“快乐”是从哪里来的?
作为造物主的宠儿,巴西占尽了地利天时人和,几乎囊括了所有“快乐必不可少的因素”。
种啥长啥,挖啥有啥
巴西是完整意义上的“地大物博”,综合得分堪称“世界班级”的“学霸”。它的国土面积虽然排在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之后,但其有效使用面积很可能是第一,因为前四名在冻土、雪域、大漠、戈壁、高山以及土地的破坏性开发和污染等“科目”上要不同程度地减分。巴西自然资源估价为世界第七,但考虑到资源的开采、运输、储存、使用成本以及资源的多样性、均衡性和独立性等,这个名次实际上要靠前的多,甚至可能是高居榜首。以土地为例,巴西人均优质高产良田约30亩,水稻一年可以种植四季,土地异常肥沃。20世纪70年代,巴西修建泛亚马孙公路时,曾出现这样的情况:筑路一天24小时不能停歇,开辟出来的路面必须及时铺上混凝土,否则,被砍植物根部会迅速萌发新芽,重新占据路面。在这样的土地上,巴西人种啥长啥,挖啥有啥,而且早晨用完的,中午上帝就会补上。从16世纪被“发现”以来,巴西就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经济作物轮番惊艳亮相的舞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巴西木、甘蔗、烟草、可可、棉花、咖啡、橡胶等等。黄金、钻石、铁矿、石油等矿藏,也交叉震撼出场,各呈一时之秀。而淡水、动植物、锰、铀、铝矾土、彩色宝石、木薯、大豆、玉米等资源,实力同样不俗,有的甚至是一家独大,如全世界65%彩色宝石产于巴西。而在历史上,甘蔗用其纤细的腰杆支撑了巴西三个世纪之久,垄断地位从未动摇。
巴西人也不可能天天“过年”,“好日子”也有戛然而止的情况,但每次上帝都及时伸出援手,巴西人得以绝处逢生,从未有切肤之痛。如19世纪初期,巴西在蒸汽机带来的工业革命浪潮前无动于衷,仍沿用古老的生产方式和贸易手段,经济一时陷入了矛盾之中: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铁矿石,但所有机械工具都必须依赖进口;棉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棉织品必须从英国购买;森林绵延不尽,但连一张纸也生产不出来。在金矿枯竭之后,巴西经济跌入低谷。但咖啡的出现,挽狂澜于既倒,并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咖啡不能用机器种植,落后时代的手工制作得以“逆袭”,完胜机器的飞轮。据统计,从1821年到1900年的80年间,巴西出口咖啡的总价值相当于现在的近400亿美元。期间巴西人口从380万增长到1700多万,400亿美元弥补了其绝大部分的进口与开销。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