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刘天】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全球。去年5月,中国政府正式印发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不久前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深入对接是重要议程之一。值此契机,《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了蔡洪平先生,他是最早把“工业4.0”概念引入中国本土的人士之一。身为德意志银行亚太区投资银行部前主席,他身上有太多耀眼标签——“首富园丁”“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之父”……2015年2月,蔡洪平毅然“转身”,创建了全球第一个连接“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高端投资平台——汉德工业4.0促进基金。这位见证中国数个超大体量工业企业上市,据说可以熟练背诵500多个工业方面指标的前资深投行家,对制造业有着深刻见解。
没想到这个浪潮来得这么快
环球时报:您结束投行生涯,创建汉德基金,最近参与收购拥有178年历史的德国克劳斯玛菲集团,收购全球最先进的意大利柔性机器人抓手。您“转身”的触发点是什么?
蔡洪平:我可能是华尔街投行中唯一一位连续20年一直在欧资银行工作的华人高管,对欧洲的经济和工业情况都比较熟悉。特别是在德意志银行的5年多时间里,有幸聆听2012年德国政府和科学家联合举办的会议,当时第一次提出“工业4.0”的口号,让我感受非常深刻,看到德国的工业正走在世界的前面。智能化生产在解决人类的生产问题上是又一次革命性浪潮,它能够实现实时生产、个性化生产、无人化生产。我没有想到这一切以这样快的速度到来,这带给我很大的震撼,这是一个触发点。
其次,我发现中国有非常好的市场、能干的企业家、愿意创新的人群,但缺乏系统的好技术。而德国作为全球工业领袖,有非常好的技术,特别是德国众多的中小企业,是德国真正的工业引擎,而不一定是西门子和宝马。德国甚至一个家庭两代人只做一个产品,但德国市场的增长有限。于是,我有感而发,在想能否在这个全球工业4.0到来的时刻,将中国优秀的工业企业与德国先进的中小企业进行对接,帮助德语区75万家中小企业打开中国市场,帮助中国实现产业升级,做两地企业技术、市场、资本对接的一个桥梁。
我的这一想法有幸得到中德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中国主权基金的投资和鼓励。由于工作需要,我必须辞掉德意志银行的工作来全职做这个事,而汉德基金是全球第一个跨洲、专注于工业领域的促进基金。目前我这个基金主席是无薪水的,我心甘情愿,但我必须要用一个私募基金的方式,以市场化运作来做成这件事,这样效率最高。
环球时报:中国制造2025与最早由德国提出的工业 4.0有何不同?什么因素推动全球进入这样一个时代?
蔡洪平: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独立提出来的。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法国“工业化新法兰西”,美国“再工业化”,共同指向的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全球工业4.0时代的到来基于两个背景:一,全球已基本完成自动化,即第三次工业革命;二,过去20年来,互联网及data net、tech net轰轰烈烈地成长起来。这使得互联网和自动化得以结合,从而产生新的工业革命。可以说,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把人变成机器”,而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把机器变成人”。
上一页1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怡然]